地球,华夏,首都。
尽管已是夜晚,但这座巨型都市依旧灯火通明,只是以往的繁华喧嚣中,似乎掺杂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距离“太阳灾变”的宣告已过去一段时间,尽管生活仍在继续,但末日的阴影如同悬停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晚上八点整,无数家庭、公共场所的屏幕,都不约而同地调到了国家第一频道。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充满科技感与希望元素的片头过后,演播室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这已经是第11期的节目播出了。
“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收看由华夏卫视全新推出的特别纪实观察节目——《开拓者日记》。”
镜头前,端坐着两位主持人。男主持人张磊,约莫三十多岁,面容沉稳,声音浑厚有力,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信服感。女主持人林薇,则显得亲切温婉,她微笑着接话:“这是一个特殊的日记,记录着我们华夏文明的种子,在遥远新世界扎根、生长的每一天……”她念着今天的开场白。
演播室的背景是一块巨大的弧形屏幕,此刻正显示着浩瀚的星空,一颗微光正在闪烁。
“我是主持人张磊。” “我是主持人林薇。” “今晚,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着名生态学家、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守仁教授!”张磊侧身示意,镜头给到了坐在嘉宾席上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他头发花白,但眼神清澈睿智,微笑着向观众致意。
“陈教授您好。”林薇语气尊敬,“在节目开始前,我们想先请问您,从您的专业角度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重建文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教授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生存,无疑是第一位的。但在我看来,比即时生存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可持续的、能与新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循环模式。否则,即便暂时活下来,也可能因资源枯竭或环境反噬而走向终结。”
“感谢陈教授的深刻见解。”张磊接过话头,“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打开这本《开拓者日记》,看看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开拓者,是如何面对这份挑战的。”
巨大的主屏幕亮起,画面切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落在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旁,一片初具规模的城镇轮廓清晰可见。镜头拉近,可以看到整齐划一的田垄,绿油油的禾苗上挂着露珠。
画外音(林薇,充满感情):“这里,是0位面,我们的勇士们称它为——华水领。”尽管曾经已经介绍过多次,但是她依旧不厌其烦地介绍着。
画面切换到田间,袁秋实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手拨开一株麦苗的叶片,仔细查看着什么。他脸上带着农人特有的、对土地和作物的专注与虔诚。特写镜头下,禾苗的脉络清晰可见,充满了生命力。
画外音(张磊):“这位是农业组的负责人袁秋实同志。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曾经的荒野,正变成滋养我们同胞的粮仓。”
接着,画面转入铁器工坊,炉火正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柳哥(画面下方打出字幕:工业组负责人,柳锋) 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淋漓,他正专注地用铁锤敲打着一块通红的铁胚,眼神锐利而执着。旁边架子上,已经摆满了打造好的铁锹、矛头,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画外音(陈教授插话,带着赞赏):“看,这井然有序的生产场面。他们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生存锻造,进入了有计划、有分工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对铁器的规模化应用,是文明跃进的关键一步。”
镜头又扫过书声琅琅的临时学堂、干净整洁的医疗点、以及正在高强口令下进行队列训练的士兵们。每一个画面,都展现着秩序、专业和希望。
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温馨的瞬间:一座新建成的小木屋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坐在门槛上,轻轻哼着歌谣。阳光洒在母子身上,温暖而安详。婴儿咿呀学语,小手在空中挥舞。
演播室里,林薇的眼眶微微湿润,她声音有些哽咽:“看,这就是我们正在守护的未来。无论相隔多少个光年,生命的延续,文明的希望,从未熄灭。”
张磊的表情也异常严肃,他沉声道:“是的。这一切的秩序与希望,都离不开一个人的领导——我们华夏的领主,苏源。”
画面给到了苏源的一个侧影,他正站在初具规模的城镇广场中央,与陈国民指着远处的围墙似乎在讨论着什么。阳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虽然看不清具体表情,但那股沉稳、坚毅的气场,透过屏幕传递开来。
陈教授感慨道:“优秀的领导者,不仅在于其个人的勇武,更在于他能凝聚人心,规划方向,将个体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这些画面看,苏源领主做得非常出色。他领导的不仅仅是一个营地,更是一个雏形中的文明社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全球灾变:我在异界建立领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全球灾变:我在异界建立领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