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废墟之上最顽强的野草。
“定义回响”的发现,如同在密闭的铁屋里凿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让新鲜空气和一丝光亮透了进来。残骸堡垒内的气氛陡然一变,之前的绝望与麻木被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和破釜沉舟决心的昂扬斗志所取代。
林晚、老周、麻三姑立刻组成了临时的“回响研究小组”。何雨水与万灵古树则成为了最关键的“感应核心”与“生命能源”。雷栋负责协调所有残存的安保力量和资源,确保研究不受干扰,并开始有计划地、极其谨慎地向外派出小型侦察单元,尝试定位更多、更强的“回响”源点。
研究的第一步,是理解与捕捉。
老周和麻三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制造能够稳定感应并测量这种“规则回响”的设备。现有的传感器对此完全无效,它们是基于能量、物质或信息流的,而“定义回响”更像是空间本身固有频率的一种极其细微的“失调”或“褶皱”。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与规则本身产生‘共振’的介质。”老周盯着光屏上那些毫无规律的乱码,那是常规设备试图捕捉回响时得到的结果,“一种不依赖于常规物理参数的东西。”
他想到了“逻辑星钻”理念中,关于信息本质结构的描述,以及何雨柱曾提及的“秩序罗盘”对规则脉络的感知。
“或许……我们不该用‘捕捉’,而应该用‘共鸣’。”麻三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像调音师 tuning 乐器一样,我们调整自身发出的某种‘信号’,去主动匹配那种回响的频率,当频率一致时,我们自然就能‘听’到它,甚至……影响它。”
这个思路打开了新局面。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残存的、最精密的灵思回路和精神感应放大器,结合何雨水从万灵古树那里引导出的、蕴含着“生命存在”本质波动的能量,制造出一种特殊的“谐振探针”。
这个过程充满了失败。要么是探针无法产生有效的共鸣信号,要么是信号过于微弱无法检测,更危险的是,有两次尝试产生的共鸣波动稍微强了一些,立刻引来了那股无处不在的“监视感”的细微扰动,吓得他们立刻终止了实验。
最终,在一个标准周的反复尝试和调整后,第一台简陋的“规则谐振器”被制造出来。它看起来就像一个不断变幻着微弱七彩光芒的、不规则的水晶状结构,核心是由何雨水提供的一缕高度凝练的生命织锦丝线。
当麻三姑小心翼翼地启动谐振器,并让何雨水引导其输出频率,缓慢靠近之前感应到的那处较强烈的“回响”源点时——
成功了!
那水晶状结构猛地稳定下来,散发出与之前捕捉到的“定义回响”同源的、极其微弱却清晰可辨的波动!同时,连接在谐振器上的一个由老周临时编写的、基于模糊逻辑的指示器,也第一次跳出了有规律的非随机读数!
“我们做到了!”麻三姑忍不住低呼,声音带着激动与疲惫。
接下来是第二步,连接与通讯。
他们选择了一个距离残骸堡垒较近、回响信号相对稳定的源点作为第一个测试目标。林晚集中精神,将她那融合了“灵思之契”与“共鸣之心”的特质发挥到极致,她不再试图传递复杂的信息,而是将一股最简单、最纯粹的意念——“存在,确认”——通过谐振器放大,导向那个目标源点。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精度的过程。那“定义回响”如同风中的蛛丝,稍有不慎就会断掉或扭曲。林晚必须让自己的意念频率与回响频率保持完美的同步,才能将信息“搭载”上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晚的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终于,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尝试后,她感觉到自己的那道意念,成功地融入了回响的波动之中,沿着那无形的规则脉络,传递了出去!
几乎在同时,负责在目标源点附近(一处较小的战舰残骸)进行接收试验的小组,通过他们那台同样简陋的谐振器,捕捉到了这缕被“搭载”的意念!
“接收到信号!内容:‘存在,确认’!信号清晰度……百分之三十!延迟……一点七标准秒!”
通讯,建立了!
虽然效率低下,信号微弱,延迟明显,但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一种可能避开“秩序之影”常规监控的通讯手段!一种基于规则底层“回响”的、点对点的隐秘连接!
整个残骸堡垒沸腾了!哪怕只是最简单的两个字,也代表着无法估量的希望!
雷栋立刻下令,全力制造更多的简易谐振器,派出更多的小组,携带设备前往其他已探明的回响源点,尝试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基于“定义回响”的隐秘通讯网络——“回响织网”!
与此同时,何雨水在与万灵古树的深度沟通中,也有了新的发现。她感觉到,当外界的“意志”通过回响网络进行连接和共鸣时,那些散布的“定义碎片”似乎会被轻微地“激活”和“滋养”,其回响会变得更加稳定和清晰。甚至,古树那受损的灵性,在这种特殊的规则共鸣环境中,也似乎得到了一丝极其缓慢的修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