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豪在规划自己的五年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摸清了一个规律:一旦科技企业筑起自己的 “护城河”,其市场地位便很难被撼动。
水果的生态闭环、谷歌的安卓霸权,无不是靠着壁垒实现长期垄断。
而重生带来的 “先知优势”,让他对这条规律的认知更添一层紧迫感:
他清楚记得,2025 年英伟达股价疯涨的盛况,也明白此刻正是布局这家未来巨头的最佳窗口期。
对张伟豪而言,“科技体系无短板” 是铁律。
英伟达在 GPU 领域的技术潜力,以及未来在 AI、数据中心的想象空间,都是他不能错过的。
更何况,此时的英伟达市值仅 100 亿美金,股价更是因 08 年金融危机跌至 0.3 美元每股,便宜到让他心动。
他很清楚 “直接买下英伟达” 不现实。
涉及创始人控制权、米国政府审查、大股东利益等多重阻碍,贸然提出只会把合作窗口封死。
但 “投资 + 业务绑定” 的路径,却能实现 “双赢”:
一方面,他以 MINI 手机为切入点,与黄总敲定 “联合研发” 合作。
双方共同开发适配 MINI 手机的 GPU 项目,MINI 出资 70%,英伟达出 30%,
技术团队聚焦智能手机的图像渲染、视频处理等视觉需求定制研发。
这不仅能为 MINI 手机补上 “GPU 性能” 的短板,让手机在拍照、视频录制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更能通过深度合作,
将英伟达的技术能力与自己的硬件生态绑定,提前卡位移动终端的图形处理赛道。
另一方面,铸梦资本向英伟达注入 5 亿美金风险投资,且这笔资金被限定用于 CUDA 生态研发。
张伟豪的眼光可远不止于手机 GPU,他深知 CUDA 平台未来会成为 AI、
深度学习的核心基础设施,掌控其 35% 的盈利分成,相当于握住了未来科技浪潮的 “财富密码”。
即便短期内看不到回报,长期来看,这部分收益也将成为自己科技体系的重要支撑。
但 “合作 + 投资” 仍未满足张伟豪的核心诉求。
他要的不是 “合作关系”,而是对英伟达的 “话语权”。
因此,在明面上的合作落地后,他立刻启动了 “暗线布局”:
一边安排赵丽娜通过 “分批次、多账户” 的方式,
悄悄吸纳英伟达的流通股,避免因单一账户大额买入引发市场关注;
一边用私人账号同步增持,双管齐下,试图通过资本积累逐步成为英伟达的大股东。
这一系列操作,藏着张伟豪的双重考量:既想借这会金融危机余波的 “低价窗口” 抄底优质资产,
DA又要通过 “业务绑定 + 资本渗透” 的组合拳,将英伟达的技术与资源纳入自己的科技生态
既补全 MINI 手机的硬件短板,又为未来布局 AI、数据中心埋下伏笔。
而自己提前将铸梦注册在美国的优势此刻彻底显现:若用国内企业投资,不仅要面对米国政府的层层审查,
国内外汇管控也会让资金流动寸步难行,而美国本土企业的身份,让这一系列资本操作变得顺畅得多。
从联合研发到风险投资,再到暗中增持股份,张伟豪每一步都围绕着 “绑定英伟达、夯实科技护城河” 展开。
他要的不是短期盈利,而是将这家未来的 GPU 巨头,变成自己科技体系中 “不可替代的一环”,
彻底避免在核心技术领域出现 “卡脖子” 的短板。
而那份暗藏关键的 “人才协议”,才是他对抗未来技术封锁的 “伏笔”:
他可以派遣核心团队深度参与 CUDA 生态研发,这不仅是 “学习先进技术”,更是 “埋下技术火种”。
让自己人吃透 GPU 底层逻辑、AI 算力调度核心,即便未来遭遇断供或技术封锁,铸梦也能依托这些经验,快速搭建 “替代版技术框架”。
层层铺垫的背后,是他对未来风险的清醒预判。
即便老特真的当上 “话事人”,不刻意刁难已是万幸,想要依靠外部力量突破封锁绝无可能,唯有将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围堵中找到生路。
而新泽西赌场酒店的合作伙伴,他也早已心中有数。
对着电话那句 “弗朗索瓦,以后别去摩洛哥了,咱们自己的酒店不能玩吗”。
藏着自己打通 “高端娱乐 + 人脉资源” 的小心思:
弗朗索瓦背后的势力能为酒店带来稳定的高端客群,更能串联起海外隐秘的资本网络,
让酒店不只是 “盈利载体”,更成为他拓展海外资源的 “社交枢纽”。
待所有商业布局落定,张伟豪才终于卸下紧绷的神经,登上飞往德克萨斯的私人飞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