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触到冰冷的钢铁外壳,能摸到焊接处细密的纹路,规整得像用尺子量过。
张伟豪知道,这台进口电铲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代表着这个年代最顶尖的工业水准。
而国内的大多矿场,还在用小挖机抛、推土机铲,光是这台设备的效率,就能抵得上上百个矿工没日没夜地干。
“这玩意儿,米国多少年前就普及了。” 旁边的经销商检查着每一个零件接口,浑浊的眼睛望着电铲,语气里有羡慕也有无奈,“我们就挣个辛苦钱,大钱全让厂家挣了。”
张伟豪没说话,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他突然有些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年总有知识分子背井离乡往国外跑。
不是不爱国,而是当一个人亲眼见过米国工厂里流水线般的自动化设备、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实验室里精密的仪器。
再回头看国内的土坯房、泥泞路、靠人力硬扛的生产方式,那种巨大的落差足以压垮很多人的坚持。
就像井底之蛙,看到井外的世界后,很难再甘心困在方寸之地。
张伟豪又想起上一世看过的纪录片:戈壁滩上,科研人员用算盘计算导弹轨迹;
深山里,工程师们徒手攀爬山崖架起输电塔;
实验室里,穿着旧棉袄的学者啃着干馒头,在简陋的设备前攻克技术难关……
他们或许没见过米国的繁华,甚至知道彼此的差距有多大,却从没停下过脚步。
这些人,才是国家真正的脊梁。
他们像这台电铲下的地基,沉默、坚硬,把所有的落差和屈辱都扛在肩上,用凡人的血肉之躯,一点点缩短着与世界的距离。
没有聚光灯,没有鲜花,甚至连名字都可能被遗忘,却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为国家铸起最锋利的剑。
喜欢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