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俘太庙的余波,在京城盘桓了三日仍未散去。
市井街巷的茶摊上,说书人拍着醒木,将镇国公秦易平定南疆的功绩讲得神乎其神。
酒馆里,酒客们唾沫横飞地争论着那几封“通敌密信”背后牵扯的勋贵,说到激动处甚至拍案而起。
旧勋集团的府邸前,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复存在。
只剩下紧闭的朱门和门前冷落的石狮子,连路过的百姓都忍不住啐一口“国贼”。
而镇国公府外,虽未张灯结彩,却自有一股无形的气势漫溢开来。
门前侍卫的甲胄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让途经的官员都不自觉放慢脚步,不敢喧哗。
三日后,一道明黄的圣旨打破了这微妙的平静。
宣旨的依旧是前几日来过的那位太监。
只是今日站在镇国公府的大厅里,他的腰弯得更低。
脸上的笑容堆得像朵菊花,声音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公秦易,忠勇冠世,砥定南疆,拓土千里,功在社稷。今特晋封为镇国王,加九锡,许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圣旨的开头如惊雷落地,连早有心理准备的平儿都忍不住微微吸气,指尖在袖中悄然攥紧。
异姓王!
本朝太祖立国时便立下铁律,非宗室不得封王。
雍和帝此举,无疑是打破了祖制,将秦易的地位抬到了人臣能及的巅峰。
再加上“加九锡”,这历来是权臣标配的殊荣。
车马、乐舞、仪仗皆比照王公,几乎已是半步天子的规格。
然而,太监尖细的嗓音继续响起,后半段的旨意却透着浓浓的权术算计。
“……然,天下初定,兵戈当息。南疆已平,边患暂弭,着镇国王卸任征南大将军一职,其所辖龙骧卫及京营所部,由兵部另行整编安置。望王爷体恤圣意,暂歇鞍马,颐养精神,永享太平……”
削兵权!
用一个前所未有的王爵和一堆虚名,来换取他手中最核心的兵权这便是雍和帝的平衡之术。
既不能彻底得罪这位手握重兵的功臣,又要将其獠牙暂时收起。
同时也是一次试探,看秦易是否真的甘心臣服。
大厅内瞬间陷入死寂。
晴雯抱着刚满周岁的秦烁,脸上血色微褪,虽不懂朝堂博弈,却也知道男人手中的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周仓等几位亲卫将领更是按捺不住,手已按上腰间的刀柄,甲叶碰撞发出细微的脆响,眼中燃烧着怒火。
唯有秦易,面色平静如水,仿佛听到的只是“今日天气晴好”般寻常。
他甚至没等太监念完,便直接开口,声音淡漠无波。
“臣,领旨谢恩。”
那太监正准备好一肚子“王爷谦让”“陛下圣明”的说辞,此刻全卡在喉咙里。
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将圣旨双手奉上,语气越发谄媚。
“王爷深明大义,奴才佩服得五体投地。”
秦易接过圣旨,随手递给身旁的平儿,动作轻得像接过一张废纸。
他看向那太监,目光深邃如潭,似能看透人心。
“回去禀告陛下,臣,定会好好‘颐养精神’,不负圣恩。”
太监被他看得浑身发毛,后背沁出冷汗,连声应着“奴才遵旨”,几乎是踉跄着退出了镇国王府,仿佛身后有猛虎追赶。
“王爷,这……”平
儿捧着那卷沉甸甸的圣旨,锦缎上的龙纹刺得人眼慌,眉宇间的担忧再也藏不住。
“兵权乃是根本,陛下此举……”
秦易负手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被秋风扫落的枯叶,淡淡道。
“虚名而已,何必在意。他要给,我便拿着;他想收的,也得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
语气平静,话语里的分量却让身后的周仓等人热血上涌,按刀的手缓缓松开,眼中燃起熊熊战意。
“周仓。”
“末将在!”周仓踏前一步,声如洪钟。
“我们的人,安顿得如何了?”
“回王爷!按甲字第二号预案,龙骧卫核心精锐三千人,已以粮商、镖师、佃户等身份,分散入驻京城内外十七处秘密产业和田庄,兵器甲胄皆藏于暗库,随时可动!”
“其余各部,也在韩铮将军的安排下,于京畿九处要隘潜伏,羽书传讯,一日之内便可聚齐!”
“很好。”
秦易微微颔首,指尖在窗棂上轻轻敲击。
“告诉兄弟们,稍安勿躁。这京城的太平日子,过不了多久了,很快就有用武之地。”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锐利光芒。
“陛下想用王爵锁住我,旧勋想借机反扑……他们都在等,等我接下王爵、交出兵权后,会是得意忘形,还是愤懑不平,或是隐忍蛰伏。”
“那本王,便让他们好好看看。”
接下来的几日,新晋的镇国王秦易,表现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安分”。
他欣然接受了所有封赏,穿上绣着五爪金龙的王服,乘坐着仪仗煊赫的王驾,去宫中参加了几次必要的宴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