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装甲车内部冰冷而压抑,引擎的低沉轰鸣是唯一持续的声响。沈翊被两名全副武装的“钢铁壁垒”士兵夹在中间,看似虚弱地靠在金属舱壁上,眼帘低垂,仿佛仍未从抑制剂的效力中恢复。
然而,在他的意识深处,战场动态捕捉正以最低功耗运行,如同一个无形的精密传感器,贪婪地吸收着外界的一切信息。
记录:舱内空气循环系统效率…士兵呼吸频率与装备摩擦声…装甲车引擎振动频谱…外部风声与偶尔掠过的变异飞禽尖啸…
航线分析:持续向东北偏北方向飞行,平均海拔375米,速度约120公里/小时。
能量视觉(微光模式):持续扫描舱内结构,标记武器架位置、应急出口机械结构、通讯面板接口…发现三处结构应力薄弱点。
他就像一块人形海绵,无声无息地汲取着关于这辆装甲车、这支巡逻队、乃至“钢铁壁垒”军事技术的海量细节。每一个微小的发现,都被量子图鉴记录归档,未来都可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纳米机器人隔离状态稳定,持续能量消耗:1%/分钟。当前图谱能量:237%。
时间在沉默的飞行中流逝。大约一小时后,装甲车的飞行高度开始明显降低,引擎的轰鸣声也发生了变化。
“即将抵达安全区外围哨卡,全员保持警戒。”车内通讯器响起驾驶员冰冷的声音。
沈翊适时地“艰难”抬起头,透过舱壁上的高强度防弹窗向外望去。
即使早有心理准备,眼前的景象依旧带来了一丝震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巨大到令人窒息的金属城墙。
它并非建立在平地,而是依托着几座连绵的、仿佛被巨斧劈开过的陡峭山峦。城墙的高度超过五十米,通体由厚重的合金钢板和粗犷的铆接结构构成,表面布满了射击孔、自动炮塔以及能量发射器的幽蓝光芒。城墙顶端,探照灯的光芒如同利剑般扫视着下方的荒原,偶尔能看到穿着动力装甲的士兵巡逻的身影。
城墙之外,是大片被清理出的焦黑土地,设置了密密麻麻的反装甲锥、壕沟和感应地雷区,没有任何掩护能够靠近。更远处,一些残破的建筑废墟被推平,形成了开阔的射界。
这简直是一座为战争而生的钢铁巨兽,冰冷、高效,散发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压迫感。与之前那个挣扎求生的避难所相比,这里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存在。
装甲车队降低了速度,沿着一条被严格规定的空中走廊飞行。经过数道扫描光束的检查和身份验证后,才缓缓飞越了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城墙。
城墙内的景象更是截然不同。
并非想象中的繁华都市,而更像是一个庞大、高效且等级森严的军事化堡垒与工业复合体。
靠近城墙的区域是密集的营房、训练场和武器库,随处可见操练的士兵和保养中的战车。更深处,高耸的烟囱喷吐着白色的蒸汽(或冷却废气),大型厂房传来机械的轰鸣,显然是重要的军工生产区域。只有核心区域,才能看到一些相对整洁、带有微弱绿化带的居住区和管理大楼,那里想必是军官、技术人员和雷克·金核心班底的住所。
整个安全区都笼罩在一种井井有条却压抑的氛围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被规则和秩序紧紧束缚的麻木感,或者是对自身地位的谨慎与计算。
社会结构初步分析:明显的军事化等级制度。底层民众(流民、低级劳工)生存空间被压缩,资源向上集中。科技水平(战后恢复)远高于外部,但应用方向极度偏向军事与统治。
装甲车最终在一片由数栋灰白色、造型方正严肃的大楼围成的广场上降落。这里是安全区的内部驻停坪,不时有其他装甲车或运输机起降。
舱门打开,冷冽而带着金属和机油味道的空气涌入。
凯斯率先跳下车,对迎上来的一名军官简短交代:“把那个避难所头目带去三号审讯室。看好他。”然后他转向架着沈翊的士兵,“带上他,跟我来。直接去觐见雷克·金大人。”
沈翊心中微动。这么快就要见到正主了?看来雷克·金对他,或者说对他“展现”出的技术,不是一般的重视。
他继续扮演着虚弱无力的状态,几乎是被半拖半架着跟在凯斯身后,穿过戒备森严的走廊,进入主楼内部。
大楼内部同样充满了冷硬的军事风格,金属墙壁,光滑的地板,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和身份识别闸机。来往的人员大多行色匆匆,穿着统一的制服,看到凯斯都会立刻停下行礼,眼神中充满敬畏,而对沈翊这个陌生的、看似虚弱的“囚犯”则投来或好奇或冷漠的一瞥。
凯斯对这一切视若无睹,径直走向一部需要掌纹和虹膜双重验证的专用电梯。
电梯无声上升,最终停在一个标着“顶层”的楼层。
电梯门打开,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这里不再是下面那些冰冷的功能性区域,而是一个极其宽敞、视野开阔的环形大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战神图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战神图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