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间,在全民热议与各方紧锣密鼓的准备中飞逝而过。
原本定于在百年礼堂内举行的“辩经”,因闻风而至的人数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仅是京都大学的师生几乎倾巢而出,
全国各大高校的代表团、文化界名流、媒体记者以及无数自发前来的凌默支持者和文化爱好者,
将礼堂周围堵得水泄不通
——校方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临时更改场地。
地点,改到了文学院主教学楼前那片极为开阔的大广场!
这里足以容纳数万人,虽然遗憾地无法提供座位,所有人都只能站着,
但至少解决了“进不去”的核心矛盾。
广场中央,临时搭建起了一个略显高大的舞台,
这是为了确保即使站在广场边缘的人,也能勉强看到台上的情形。
舞台被清晰地划分成三个区域,象征着今日辩论的三大阵营。
尽管舞台因仓促搭建而显得有些简陋,但没有任何人敢小觑它今日所承载的份量
——这方寸之地,即将进行的,是一场可能决定华国文化未来走向的思想交锋!
也正因为场地的变更和舞台的搭建,原定于上午开始的“辩经”,也被迫推迟到了下午。
但这丝毫未能消减人们的热情。
从上午开始,就已经有无数人涌入广场,开始抢占“有利地形”。
靠近舞台的前排区域早已被占据,后来者只能不断向后、向周边蔓延。
学生们带着小板凳、垫子甚至干脆就站着,校外的观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广场上人声鼎沸,各种讨论、猜测、期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宛如一场盛大的文化节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灼、兴奋而又庄重的气氛。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下午那场注定不凡的“广场辩经”拉开帷幕。
凌默的拥趸们高举着自制的应援牌,守旧派和革新派的支持者也各自聚集,三大阵营的界限在台下已然分明。
这场因凌默而起的风暴,终于要在今天,在这片露天的广场上,迎来最高潮的对决!
京都大学文学院前的大广场,在午后的阳光下,已然化作一片沸腾的人海。
黑压压的人头从临时舞台下方一直蔓延到广场边缘,甚至周边的教学楼走廊、窗户都探满了身影。
空气中混合着青春的躁动、学术的庄重以及一种历史参与感的兴奋,声浪一波高过一波,直冲云霄。
“凌默!凌默!凌默!”
凌默的粉丝团,无疑是现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群体。
他们大多年轻,手持着闪烁的应援灯牌、印着凌默头像的旗帜和海报,形成了一片片耀眼的光区。
激动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许多年轻女孩甚至男孩的脸上都带着近乎朝圣般的狂热。
对他们而言,凌默不仅仅是偶像,更是打破陈规、带来新风的象征。
然而,与通常的演唱会不同,
现场还存在着另外两股声势同样浩大、甚至因其群体特征而显得更加“厚重”的力量。
在广场的左侧区域,聚集着大量守正派的支持者。
他们许多是年纪较长的学者、师从传统学派的学生以及崇尚国学的民众。
他们或许没有炫目的灯牌,但不少人手中拿着古籍或学术期刊,神情严肃,
彼此低声交谈,引经据典,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墨香。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扞卫道统的坚定,以及对凌默那种“离经叛道”言论的不以为然。
在广场的右侧,则是革新派的大本营。
这里多以年轻学者、海外归国人员以及崇尚现代理性思维的学生为主。
他们衣着更时尚,不少人拿着平板或笔记本电脑,上面显示着各种理论框架和数据图表。
他们交谈时中英文夹杂,逻辑严密,对守正派的“迂腐”和凌默的“民粹”都抱持着批判态度,坚信基于西方成熟理论体系的革新才是出路。
三大阵营,泾渭分明,尚未开辩,无形的气场已在广场上空激烈碰撞!
巨大的议论声充斥着每个角落:
“听说李革新教授气得血压都高了,今天肯定要拿出真本事!”
“周亦禾师姐准备了厚厚一叠资料,据说是从全球化理论入手,逻辑链无懈可击!”
“凌默呢?凌默会怎么应对?他总不能还像上次那样骂街吧?这可是学术辩论!”
“学术辩论怎么了?凌默的诗词歌赋哪一样不是顶尖学问?我看那些老学究就是怕了!”
“哼,粉丝就别尬吹了,这是文明战略讨论,不是比谁粉丝多唱歌好!”
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架设完毕,无数自媒体主播举着手机穿梭在人群中,进行着现场直播。
“家人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京都大学广场辩经的现场!史诗级场面!三大阵营对垒!”
“老铁们,我现在就在凌默粉丝团后面,这声势太吓人了!不过今天比的可是真才实学,刷礼物也帮不上忙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