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底坑里的柴火噼啪作响,跃动的火苗在高秀平手中的书页上投下斑驳光影。
她突然屏住呼吸,手指紧紧攥着那本已经卷边的书,仿佛握着什么禁忌的秘密。
门外传来的脚步声让她猛地合上书,像藏起一只即将振翅飞走的蝴蝶 。
再一次捧起书本,高秀平倍加珍惜,这求学的路,真是山路十八弯。
这天,高秀平捧着书本蹲在锅底坑旁,一边看着火,一边看着书。
婶婆孙桂英撇了撇嘴:“守业媳妇,有那么好看吗?你可别把饭做糊了。”
高秀平笑着说:“这段我有些没看懂,再看一遍。要不,我讲给你听听,看看你怎样理解的?”
孙桂英急忙摆手:“我可不看那玩意儿,累那个脑子,一个妇道人家,守好本分就行了。”
叔公李文昌在里屋写检讨,听到她们的谈话,走出来小声说:“秀平,别听你老婶瞎说,她懂啥?你好好看,看完了把书给我看看。等我看完了,我跟你一起讨论。”
高秀平爽快地答应:“好嘞,那我快点看。”
几个人正说着,李守业下班回来,他瞅了一眼灶堂边的几个人,张开的嘴巴又闭上了,转身匆忙把自行车斜靠在墙角,都没来得及放下车梯子。
他三步并作两步跨进门槛,小声说道:“秀平,把那本书给我,你暂时别看了……”
李文昌难以置信,刚才他说要看书,难道侄子听见了?不能吧?
高秀平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让看了?”
李守业不想解释:“反正你不要看了,别问那么多。”
李文昌有些生气:“守业,我说要看,也不会说出去,在家偷着看,为什么不让我看?”
李守业见不解释不行:“老叔,我不知道你要看,不是因为这个,是公社那边……”
李守业回头望了望院子,小声说:“公社文化站要清理一下图书,暂时规定,外国作者的书籍统一归类审查,等审查过后,没有问题还可以看。”
高秀平和李文昌都松了一口气,高秀平心有不甘:“那本书我还没看完呢,以后还能让我看吗?”
李守业说:“等审核通过了就可以看了,书的内容应该没问题。”
李守业说完,从包里又掏出一本书。“这是啥书?”
高秀平好奇地接过。只见这本书封面是雷锋的半身像,他头戴棉帽,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温暖,“雷锋日记”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书皮封面底色是红色的,正中央四个大字“雷锋日记”,是庄重的黄色印刷体,与底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右上角有一行字“向雷锋同志学习”,高秀平不认识,李守业指着那行字读给她听,告诉她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字。
雷锋日记封面那抹鲜艳的红色,在昏暗的灶堂里像一簇跳动的火焰,灼烧着每个人的视线。
高秀平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说:“这书好啊,我听说雷锋是个大好人,做了好多好事呢。”
李守业笑着点点头:“是啊,这书里全是雷锋记录自己日常的感悟和做的好事,你看了肯定有收获。”
高秀平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面底部标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四月第一版印刷,书的标价是贰角陆分。
她急切翻看书里面的内容,刚看了几页,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眼睛紧紧盯着书页,嘴里还小声念着。
孙桂英凑过来瞅了一眼,不屑地说:“不就是做好事嘛,有啥好看的。”
高秀平头也不抬地说:“老婶,这里面可多道理呢,雷锋帮了那么多人,他心里肯定特别快乐。”
李文昌也凑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边看边点头:“这书好,咱们都得好好学学雷锋精神。”
李守业笑着说:“以后咱们就以雷锋为榜样,多做好事。”
李守业解释道:“这是一九六三年刚出版的《雷锋日记》,现在大家都在学习雷锋精神呢。比如说书中讲到‘螺丝钉’,你知道螺丝钉有什么作用吗?”
高秀平笑着说:“我当然知道了,螺丝钉就是……”
李守业解释说:“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枚螺丝钉。”
高秀平说:“不对呀,说我是螺丝钉可以,你怎么能是螺丝钉呢?”
李守业说:“我跟你说个道理哈,这个道理叫‘螺丝钉精神’,你听我打个比方,一下就明白了。”
“你看那个桌子椅子,是不是用久了会晃?你会拿个小铁钉,好比是螺丝钉,这里敲一敲,那里拧一拧,桌子腿就又牢牢稳稳的了?
“你再看门外那锄头,那个锄头头是不是靠一个小楔子钉在木柄上的?要是没了那个小楔子,锄头就散了,没法干活了。
“那个小铁钉、小楔子,看上去小小的,一点也不起眼,平时谁也不会注意它。但你说,它重不重要? 离了它,行不行?”
高秀平眨巴眨巴眼睛:“重要啊!你说的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物件,它们也有大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未知何处是彼岸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未知何处是彼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