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雪的到来,如同在摄政王府这潭深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虽不张扬,却悄然改变了府内的气息。她以一贯的沉静与高效,迅速将王府内务梳理得井井有条。下人们发现,这位新女主子虽看似清冷,赏罚却极分明,处事公允,且眼光毒辣,几日下来,几个积年的小漏洞被她随手点出,令人心服口服,不敢再存怠慢之心。
林枫依旧忙碌,但无论多晚,府中总有一盏灯为他而亮,一碗温热的羹汤候在炉上。赵清雪并未过多打扰他处理政务,只在他眉宇间倦色深重时,默默递上一杯参茶,或轻声提醒他歇息片刻。这种无声的陪伴与支持,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抚慰林枫紧绷的神经。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止息。
这日,赵清雪依例巡查库房,重点便是那批从王振旧宅抄没而来的器物。她命人将之前发现异常的那块“青玉夔龙纹璧”再次取出,置于铺着软绒的托盘内,屏退左右,只留两名从北疆带来的、绝对可靠的心腹丫鬟在旁。
她在澄心堂的书房内,借着窗外明亮的雪光和高燃的烛火,再次用特制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璧内圈那个隐秘的符号。那暗金色的细微痕迹,在强光下愈发清晰,勾勒出的图案古怪而复杂,绝非中土常见的纹饰,倒带着几分异域风情,似鸟非鸟,似符非符,透着一股诡谲。
“去请周霆统领悄悄过来一趟,莫要惊动旁人。”赵清雪沉吟片刻,吩咐道。
不多时,周霆悄无声息地来到澄心堂。赵清雪将发现示之,周霆亦是面色凝重。
“王妃,此物诡异。王爷已命卑职暗中查访能辨识此类奇诡符号之人,但京城之内,几位知名的金石大家看后皆摇头,言说并非已知的任何朝代官制或民间暗记。倒是有位常往来西域的老行商瞥见后,含糊提了句,说有点像极西之地某些神秘教派使用的印记,但他也不敢确定。”
“极西之地?神秘教派?”赵清雪秀眉微蹙,这线索似乎将水搅得更浑了。王振一个太监,如何会与西域的神秘教派扯上关系?这玉璧,究竟是王振自己所有,还是他替别人保管?亦或是……有人通过王振,将这蕴含秘密的信物,悄无声息地送入了当时权势熏天的司礼监,图谋更深?
她让周霆拓下符号纹样,继续秘密查访,尤其留意与西域、漠西有关联的奇人异士。同时,她吩咐将库房中所有来自王振旧宅的器物,无论大小贵贱,全部重新彻底检查一遍,看是否还有类似暗记。
处理完玉璧之事,赵清雪依礼递牌子入宫,向太皇太后请安。
慈宁宫内,炭火烧得暖融,却驱不散那历经数朝沉淀下来的、混合着檀香与陈旧气息的暮气。孙太皇太后精神似比前些时日好些,见了赵清雪,倒也还算和蔼,问了些北疆风物、旅途见闻,话语间不免带着几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如今局面的唏嘘。
赵清雪应对得体,姿态恭谨而不失王妃气度。她并未直接探问王振旧事,只是陪着太皇太后说些闲话,偶尔提及宫中某些老旧器物、摆设,引着太皇太后回忆些前朝旧例。
“……说起来,哀家记得,仁宗皇帝在位时,宫里倒是来过几个波斯胡僧,进献过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还有些带着怪异符号的经卷,说是能祈福禳灾。后来也不知所踪了。”太皇太后捻着佛珠,随口说道,“这宫里啊,来来去去的东西太多了,有些带着邪气的东西,早该清理干净才是。”
赵清雪心中一动,波斯胡僧?怪异符号?这似乎与那玉璧上的印记方向隐隐吻合。她面上不动声色,只温顺附和:“太皇太后说的是。如今王爷也在着力整顿内外,清除积弊,想来那些阴祟之物,必无所遁形。”
离了慈宁宫,赵清雪心情并未轻松。太皇太后看似无意的几句话,似乎印证了那符号确与西域有关,而且可能早在仁宗朝甚至更早,就已悄然渗入宫廷。这背后的网,似乎比想象的更大,更久远。
与此同时,前朝之上,林枫推行的新政,终于遇到了强有力的反弹。
关于清丈田亩、核查勋贵官员优免逾制的风声早已传出,朝野议论纷纷,暗流涌动。这一日大朝,当户部尚书依据《陈时务疏》的精神,正式提出先在京畿地区试点清丈,并规范优免标准的议案时,立刻遭到了以新任英国公张懋(张辅之子,承袭爵位)、部分科道言官以及几位自诩清流的翰林学士的激烈反对。
“陛下!摄政王!清丈田亩,本是善政,然操之过急,恐生民变!京畿之地,勋戚云集,官绅林立,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张懋出列,声音洪亮,带着勋贵集团固有的底气。
“臣附议!”一名御史紧随其后,“《陈时务疏》所言虽美,然诸多条款,实则与民争利,苛待士绅!长此以往,恐寒天下士人之心,动摇国本!”
“祖宗成法,岂可轻变?优免之制,乃体恤臣工、优待士子之举,若强行削减,岂非自毁长城?”另一位老臣颤巍巍地说道,引来不少保守派官员的附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