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落在南印度士兵中间,瞬间燃起熊熊大火。他们身上的麻布衣服遇火即燃,不少人成了火人,在地上翻滚惨叫。那些用来投掷土制炸弹的竹筒堆,也被火箭点燃,引发了连环爆炸,将周围的士兵炸得血肉模糊。
但南印度人很快找到了应对之法。他们将湿泥巴涂在身上,用藤牌挡住火箭,继续向前冲锋,同时将土制炸弹扔得更远。一个浑身涂满泥巴的南印度士兵,冒着火箭冲到秦军阵前,将手中的炸弹狠狠砸在地上,与周围的秦军士兵同归于尽,爆炸的冲击波掀飞了数具尸体。
“火绳枪兵,给我压制两翼!”赵勇见正面进攻猛烈,立刻调整部署。
秦军的火绳枪兵分成两队,迂回到联军的两翼,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掩护,不断扣动扳机。铅弹精准地射中那些投掷炸弹的南印度士兵,将他们一个个放倒。但联军的士兵太多了,倒下一批,立刻又冲上来一批,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
“这些蛮子真是不怕死!”一个火绳枪兵一边装填弹药,一边骂道。他的枪管已经发烫,不得不隔着手帕握住,手指被火药熏得漆黑。
战斗进行到正午,双方的火器都快耗尽了。秦军的火药所剩无几,火绳枪的枪管热得能煎鸡蛋;南印度的土制炸弹也扔完了,士兵们开始用长矛和弯刀发起冲锋。
“换刀!近战!”赵勇拔出腰间的佩刀,率先冲了上去。
秦军士兵们扔掉火枪,拔出环首刀,与冲上来的南印度士兵绞杀在一起。刀光剑影中,不断有人倒下,恒河的水被染得更红了。
这场火器对射,虽然双方的武器都很原始,却将战场的血腥推向了新的高度。铅弹不分贵贱,炸弹不论种族,只要被击中,非死即伤。火绳枪的装填虽然缓慢,却让杀戮变得更高效——一个训练有素的火枪手,一分钟内能打死三个敌人,这是冷兵器时代无法想象的。
而这种高效的杀戮,反过来又刺激着双方对火器的改进。
多瑙河畔,欧洲的工匠们躲在城堡里,对着缴获的秦军火绳枪反复研究,试图找出提高射程和精度的方法;恒河两岸,南印度的铁匠们将阿拉伯商人带来的铁器融化,模仿秦军的枪管样式,打造属于自己的火器。
长安的百工营里,工匠们则在李砚的指点下,尝试着将火绳枪的火绳换成燧石——这样就不怕刮风下雨了;他们还在研究如何将枪管做得更细更长,让铅弹飞得更远更准;甚至有人提出,能不能把几个枪管绑在一起,一次打出多发铅弹……
“陛下,这是新造的燧发枪,您试试。”一个老工匠捧着一把样式新颖的火枪,小心翼翼地递给李砚。
李砚接过火枪,掂量了一下,感觉比火绳枪轻便不少。他按照工匠的指点,扳动击锤,燧石与钢片碰撞,擦出火星,点燃了药池里的火药。
“砰!”
铅弹精准地射中了百步外的靶心。
李砚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让军队先试用一批,看看效果。告诉工匠们,谁能造出射程超过两百步的火枪,朕赏他黄金百两,封他为‘火器大师’。”
重赏之下,百工营的研发热情更高了。熔炉日夜不熄,铁砧声此起彼伏,新的图纸一张接一张地画出来,改进的火器一批接一批地送往前线。
多瑙河和恒河的战场上,火器的轰鸣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响亮。双方的士兵们趴在泥泞里,躲在掩体后,扣动扳机,看着铅弹呼啸着飞向敌人,然后倒下,或者被敌人的铅弹击中,倒在血泊里。
没有人喜欢这种杀戮,但战争就是最好的催化剂。火器的出现,让战争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也让科技的进步变得前所未有的迅速。
李砚站在观星台上,望着西方和南方的天际,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枪声和爆炸声。他知道,这场由火器引发的血火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大秦,必须在这场较量中领先,用更精良的武器,更先进的战术,将所有的敌人都耗垮、打服。
用异族的骨血铸就大秦的通天大道,这句话听起来残酷,却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生存法则。而火器,就是执行这条法则最锋利的刀。
当夕阳再次落下,多瑙河与恒河的水面上,漂浮的尸体旁,又多了不少断裂的枪管和炸碎的火药筒。这些冰冷的铁器,见证着最血腥的厮杀,也孕育着最迅猛的进步,将大秦,乃至整个世界,推向一个充满未知与变革的未来。
喜欢逃荒是不可能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逃荒是不可能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