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婆娘刚生了第六个娃,官府送来的粮食够吃半年,还派了奶妈帮忙照看!”一个来自山东的老农,在春耕大典上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笑得合不拢嘴。
官府还设立了“育婴堂”,收养孤儿和弃婴,由专门的嬷嬷照料,长大后教他们读书、学手艺。这些孩子大多成了工匠、士兵或农民,为帝国补充了新鲜血液。
在草原上,蒙古部落的人口增长也很快。以前一场雪灾就能让部落人口减半,如今有了土豆、玉米和铁炉子,存活率大大提高。巴特尔的儿子就生了四个孩子,都养得白白胖胖,还送去长安的学堂读书。
“陛下说,草原的孩子也要识字,不然会被人欺负。”巴特尔在给李砚的信里写道,“现在部落里的年轻人,既能骑马射箭,也能写自己的名字,还会算收成,比我们这代强多了。”
人口的稳步增长,加上劳动力的合理分配(中原种地、草原放牧、异域开拓),让大秦的国力持续攀升。官府有足够的人力修建水渠、铺设道路、开采矿产,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中原和草原真正实现了李砚当初设想的“祥和”。
这日,李砚在御苑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宴会”——没有歌舞,没有佳肴,只有他和几个孩子,在林间喂鸟、观象(通过望远镜看南疆传来的象群画像)、辨认新引进的植物。
“父皇,这只鹦鹉会背《从军行》呢!”最小的公主李玥,拉着金刚鹦鹉的爪子,兴奋地喊道。
鹦鹉果然扑腾着翅膀,用略显沙哑的声音背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李砚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目光望向远方。御苑的珍禽异兽,是帝国强盛的点缀;南疆的象群,是边疆稳固的保障;中原和草原的人口增长,是帝国未来的根基。这一切,都在按他的设想稳步发展,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却有着润物无声的力量。
当皇帝的爽,或许不在于权力的至高无上,而在于能亲手塑造一个时代——让荒地变成良田,让猛兽化为良助,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远方的土地也飘扬着大秦的旗帜。
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金刚鹦鹉五彩的羽毛上,折射出梦幻般的光芒。它突然展翅高飞,在御苑的上空盘旋,仿佛在俯瞰这片由它的主人守护的土地,发出清亮的鸣叫,像是在为这个祥和的时代,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喜欢逃荒是不可能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逃荒是不可能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