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江南的新粮税账簿。”户部尚书呈上册子,脸上满是喜悦,“虽然只收商税,但江南富庶,仅丝绸一项的税收,就抵得上北方三州的总和。”
李砚翻看册子,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江南的潜力远不止于此。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这里的瓷器、丝绸将通过北洋水师的楼船,运往波斯、大秦(罗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在金陵停留期间,李砚特意去了当地的造船厂。那里的工匠正在按百工营的图纸,建造能远洋航行的楼船,船体上还安装了新研制的“水轮”,航行速度比传统帆船快了近一倍。
“陛下,这种水轮船不用靠风力,只要有士兵踩踏,就能前进,在无风的内河尤其好用。”造船工匠兴奋地介绍。
李砚看着转动的水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些江南工匠的巧思,与北方的百工营结合,便能创造出更先进的器物——这正是他推动南北融合的意义所在。
离开金陵前,李砚下令在江南推广土豆、番薯种植,同时修建水渠,将北方的农耕技术与江南的水利经验结合。他知道,只有让江南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才能真正消除南北的隔阂。
返回长安后,李砚收到了两个好消息:一是王贲从印度带回了新的作物种子,其中有一种叫“棉花”的植物,据说能织布保暖,比丝绸更适合百姓;二是北洋水师抵达了波斯湾,与当地的商人达成了贸易协议,大秦的丝绸在那里能卖出十倍的价钱。
“看来,是时候举行登基大典了。”李砚站在御书房的地图前,指尖划过从西域到江南、从云南到波斯的广袤疆域。如今的大秦,已不再是偏安北方的政权,而是真正统一了中原、辐射四海的帝国。
登基大典定在次年正月,地点选在长安。消息传开,不仅北方的文武百官、草原的部落首领前来朝贺,连波斯、印度的使者都不远万里赶来,献上了最珍贵的贡品。
大典当天,长安城内万人空巷。李砚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在天坛上祭天,宣告大秦的统一与强盛。礼炮声中,玄风率领的狼群在城外嚎叫,墨渊从东海游至长安附近的渭水,喷出巨大的水柱,仿佛在为新的帝国祝福。
“朕,李砚,以大秦皇帝之名,在此立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开疆拓土,扬我国威;南北融合,四海一家!”李砚的声音传遍长安,回荡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
“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儒生们吟诵着《诗经》的篇章,草原的骑士们唱起了牧歌,江南的百姓则敲起了锣鼓。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在此刻汇聚成同一个声音——属于大秦的声音。
大典结束后,李砚回到御书房,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有请求开辟新商路的,有建议推广棉花种植的,有汇报西域治理情况的……他知道,统一只是开始,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窗外,波斯猫正追着一只蝴蝶嬉戏,庭院里的长颈鹿悠闲地踱步,远处传来百工营的锤声与市集的叫卖声。李砚端起茶杯,望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心中一片宁静。
他做到了。从草原的一个部落首领,到统一中原的帝王,他用军功爵激发勇力,用轻徭薄赋凝聚民心,用开放包容融合四方。或许这条路充满了杀戮与算计,但最终,他带来了和平与安稳。
至于未来,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规划。推广新作物,发展海外贸易,融合南北文化,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大陆……属于大秦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而他,李砚,将继续坐在这龙椅上,看着他的帝国,如日中天,光耀四海。
喜欢逃荒是不可能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逃荒是不可能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