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城的中军大帐内,血腥味与皮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李砚斜倚在铺着白虎皮的座椅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敲击着扶手,听着帐下诸将汇报西征的战况。帐中央的铜盆里,火焰噼啪作响,映照着将领们脸上或兴奋或凝重的神情。
“右贤王木合亚已攻破拜火教盘踞的三座城邦,斩杀祭司七十三人,俘虏妇孺三万余,缴获的圣火坛已运回磐石城。”传令兵的声音带着战场的沙哑,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血与火。
李砚“嗯”了一声,目光掠过帐内的功勋簿。那上面用朱砂记录着每一位将士的斩获——斩杀敌首多少、攻破城池几座、缴获物资几许,按照他定下的军功制,这些数字都能兑换成爵位、封地和奴隶。
这套军功制脱胎于秦军功爵,却比秦时更直接:斩首一级,赐钱五千;斩首五级,晋百户长;斩首三十级,晋千户长;若能破城拓地,功绩足够,便可封王——当然,这王爵如左右贤王一般,需远离中枢,镇守边陲。
“巴特尔的左贤王部,已越过葱岭,与大食国的先锋接战,首战斩敌两千,缴获骆驼千头。”另一名传令兵上前禀报,语气中难掩自豪。
李砚微微颔首。巴特尔与木合亚,这两位最早追随他的老兄弟,如今已是手握重兵的左右贤王,也是他对外扩张的两把利刃。他分封二人时,便没打算让他们久居磐石城——巴特尔勇猛善战,适合效仿成吉思汗当年的西征之路,一路向西开拓;木合亚沉稳狠辣,正好用来镇压西域的宗教叛乱,用铁与血磨平那些“死忠”的信仰棱角。
“他们的功绩,按军功制加倍封赏。”李砚的声音平淡无波,仿佛在谈论天气,“战死的部众,家眷由城邦供给,子女纳入军校培养。”
帐下诸将齐声应诺。他们都清楚,大可汗从不吝惜赏赐,却也从不在乎牺牲。那些跟随左右贤王西征的士兵,多是异族俘虏或新归附的部落族人,死多少都无所谓——既能消耗异族人口,又能让老部众在军功中崛起,何乐而不为?
“西域的教义争端,解决得如何?”李砚忽然问道。
负责处理西域事务的次相躬身答道:“回大可汗,拜火教余孽仍在顽抗,他们的信徒宁愿自焚也不肯臣服;新征服的城邦里,常有教徒暗中破坏商道,刺杀我部官吏。”
李砚冷笑一声。他早就知道,西征最大的阻碍不是城池的坚固,而是那些深入骨髓的信仰。拜火教、景教、还有尚未正面交锋的伊斯兰教,每个教派都有死忠信徒,他们相信死后能入天国,面对屠刀时竟比草原汉子还要悍不畏死。
“让木合亚加大清剿力度。”李砚的声音冷得像冰,“凡私藏经文者,斩;聚众祷告者,斩;敢言‘教义’二字者,斩。孩童自幼送入军校,由祭司传授腾格里信仰,成年前不得接触任何异端典籍。”
他不懂什么怀柔教化,对付这种死忠,唯有杀戮。左右贤王麾下的士兵本就是为了军功而生的虎狼,让他们去清理这些“异端”,正好各取所需——士兵们赚军功,他则除去心腹大患。
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斥候撞开帐帘,单膝跪地:“大可汗,大周秦陇之地的藩王遣使求见,说愿献粮十万石,只求我部南下助他平定内乱。”
李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秦陇,那是中原的西部门户,扼守着关中与西域的通道,土地肥沃,民风彪悍,正是他下一步要图谋的地方。
“宣使者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锦袍、面带惶恐的使者被带了进来。他看着帐内杀气腾腾的将领,身子不由自主地发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小、小使见过大可汗。我家主公说,只要神鹰部肯出兵,秦陇的铁矿、工匠,任凭大可汗取用,还愿割让三城作为谢礼。”
李砚没理会他的谄媚,反而问道:“秦陇如今有几股势力?粮草几何?兵力如何?”
使者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答道:“秦陇有三股藩王势力,相互攻伐,百姓流离,粮草大多耗尽,兵力合计不过五万,且多是乌合之众。唯有陇东的李茂藩王,尚有两万精兵,占据着粮仓。”
李砚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中原乱成这样,真是天赐良机。秦陇地处边陲,与草原接壤,民风与草原相近,易攻难守,正好作为南下的跳板。
“回去告诉你家主公,粮可以收,兵也可以出。”李砚缓缓道,“但条件不是三城,而是秦陇的盐矿与所有铁匠铺。”
使者脸色煞白,却不敢反驳,连连应诺后,屁滚尿流地退了出去。
帐内诸将顿时兴奋起来。南下中原,这是多少草原汉子梦寐以求的事,如今终于要提上日程了。
“大可汗,末将愿率军南下,定取秦陇!”一个满脸横肉的千户长抱拳请战,他是巴特尔的侄子,在西征中立下不少战功。
李砚摆摆手:“南下之事,不急。”
他心里清楚,南下秦陇虽易,却需周密准备。中原与草原不同,城池密布,河流纵横,不能只靠骑兵冲锋;更重要的是,秦陇是大周的腹地,一旦出兵,必然会引起其他藩王的警惕,甚至可能联手对抗神鹰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逃荒是不可能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逃荒是不可能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