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草原草长莺飞,王城外围的牧场上,新出生的羊羔在阳光下蹦跳,母牛悠闲地甩着尾巴,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牲畜的气息。李砚站在高台上,看着三个蹒跚学步的儿子被奶妈们围着,在草地上追逐嬉闹,脸上露出难得的柔和。
自从有了儿子,许多事都变得顺理成章。
他按照草原的习俗,将新征服的西部草原划归给长子李疆,南部边境的牧场分给次子李牧,北部靠近冻原的土地则留给三子李征。这些封地目前由他指派的老臣代管,只等孩子们长大成人,便正式移交。
“草原太大,分出去才能守得住。”李砚对议事会的老臣们说,“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一片土地要守护,才会用心学习治理和征战。”
老臣们纷纷点头。在草原上,“子承父业,裂土而居”是天经地义的事,大可汗能将这么好的土地分给年幼的王子,足以显示对子嗣的看重,也让部众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除了王子,为他生儿育女的女人们也得到了分封。
白鹿部的阿古拉分到了盐湖附近的三个千户,那里水草丰美,又靠近贸易线,是块富庶之地;黑石部的娜仁得到了西部山脉下的两个千户,那里有丰富的铁矿,能就近支持兵工厂;中原的柳氏则被赐予王城周边的四个千户,土地肥沃,便于耕种,也离行宫最近。
“她们是王子的母亲,理应有自己的根基。”李砚在分封仪式上说,“她们的部族,就是王子的后盾,谁敢轻视,便是与我为敌。”
这道命令在草原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草原上不乏女子掌权的先例,但像李砚这样,直接将千户封地赐予后宫女子,还是头一次。许多部落的女子听闻后,都对神鹰部心生向往——在这里,女子不仅能凭借生育获得尊荣,还能拥有自己的势力。
阿古拉的部族原本只是白鹿部的一个小分支,得到封地后,迅速吸纳了周边的零散牧民,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她颇有治理才能,将盐湖附近的牧场打理得井井有条,还鼓励部众与中原商人交易,很快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娜仁则发挥了黑石部擅长冶炼的优势,在自己的封地里开设了小型铁坊,专门为兵工厂提供粗铁,既增加了收入,又巩固了与工匠营的联系。
柳氏虽然来自中原,却很快适应了草原的生活。她在封地推广中原的耕种技术,种出的粟米和蔬菜不仅自给自足,还能供应王城,让许多牧民第一次尝到了新鲜蔬菜的滋味。
“女子未必不如男。”李砚看着三位妃子的封地日渐兴旺,心里很是满意。他知道,这些封地不仅是对她们的赏赐,更是对草原各部的一种示好——只要归顺神鹰部,无论男女,都有机会获得荣华富贵。
随着分封制度的完善,李砚开始将重心放在“人口”上。
西征西域需要大量的兵力和民夫,仅凭现有的部众远远不够。他颁布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女子生下孩子,可获得一头羊;生下三个孩子以上,免除全家三年的赋税;若能生下双胞胎或三胞胎,还能得到额外的粮食和布匹奖励。
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草原上的帐篷里,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以多子多福为荣。老人们常常带着孩子,在帐篷外晒太阳,讲述神鹰部的好日子,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十年,神鹰部的人口就能翻一倍。”负责统计人口的官吏兴奋地向李砚汇报,“今年的新生儿,比去年多了三成!”
李砚点点头,却知道这还不够。十年太久,他等不起。想要尽快凑齐西征的兵力,必须另想办法——从南方的大周“买”人。
此时的大周,早已乱成了一锅粥。藩王混战,灾荒连年,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在这种乱世,人口变得极其廉价,一个壮年男子,用半袋粮食就能换走;一个女子或孩童,甚至只需几斤肉干。
李砚抓住这个机会,让王二和边关的商队加大了“人口贸易”的力度。
“只要是活的,不管男女老少,都给我弄回来。”李砚对负责贸易的官员说,“壮年男子编入辅兵,女子和孩童分给各部落,让他们学习草原的习俗,慢慢融入。”
商队们嗅到了商机,纷纷深入大周腹地,用草原的肉干、羊皮、食盐,甚至是廉价的铁器,换回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口。这些人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麻木,但当他们来到草原,分到粮食和住处,看到膘肥体壮的牛羊时,眼神里渐渐有了光彩。
“这里……真的有吃的?”一个来自中原的妇人,看着手中的肉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在大周时,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放心吃吧,在神鹰部,只要肯干活,就饿不着。”分配粮食的牧民笑着说,递过去一碗热奶茶。
这些中原人口的到来,不仅增加了神鹰部的劳动力,还带来了中原的手艺和知识。李砚从中挑选出识字的书生,让他们在学堂里教书;选出会织布、打铁的工匠,补充到相应的营地;甚至还有几个懂医术的郎中,被请去照顾怀孕的妃子和生病的部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逃荒是不可能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逃荒是不可能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