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天地之间的关系。天空中有精气,大地有形质;天空有八个节气的变化,大地有五个方位的划分。天地相互参照,阴阳相互调和,万物才能够生长。这就是天地作为万物根本的原因。
阳气轻盈而清澈,上升至天空;阴气沉重而浑浊,沉降于大地。因此,天地的运动与静止,皆由神奇的阴阳变化所主宰。正是这种阴阳变化,使得万物得以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循环往复地生长、发展、收获和收藏,永不停息。
这里描述了阴阳二气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天地间的运动规律。阳气轻盈上升,阴气沉重下降,这种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决定了天地的运动和静止。而这种运动和静止的循环,又使得万物能够在四季中不断地生长、发展、收获和收藏,形成了一个永不停息的生态系统。
唯有那些贤明之人,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天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养生之道。他们深知,顺应天气的变化,对于养护头部至关重要;而顺应地气的变化,则是养护脚部的关键所在。同时,他们也明白,中间部分的养生之道,则需要依据人事的具体情况,来养护五脏。
具体来说,天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地之气与咽喉相通,风之气与肝脏相通,雷之气与心脏相通,五谷之气与脾脏相通,雨水之气与肾脏相通。这种相互关联的关系,就如同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体的六经犹如大河,肠胃恰似大海,九窍恰似河流。这意味着,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将天地的阴阳与人体的阴阳相对应,我们可以发现,人的汗液就如同天地间的雨水,滋润着身体;人的气息恰似天地间的风,调节着身体的气息;人的暴怒之气宛如雷霆,具有强大的爆发力;而人的不平之气则犹如久旱无雨,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果我们在养护身心时,未能契合天地之理,就如同破坏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各种灾害便会接踵而至。这些灾害可能表现为身体的不适、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只有遵循天地之理,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因此,邪风的到来就如同疾风骤雨一般迅猛。那些擅长治疗疾病的医生,会在病邪刚刚侵入皮毛时就立刻进行治疗;而医术稍逊一筹的医生,则要等到病邪侵入到肌肤时才开始治疗;更差一些的医生,要等到病邪侵入到筋脉时才采取措施;再差一些的,要等到病邪侵入到六腑时才着手治疗;最差的医生,要等到病邪侵入到五脏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一旦病邪侵入到五脏,治愈的希望就变得非常渺茫,与死亡的可能性几乎各占一半。
所以说,来自天空的邪气,一旦被人体所感受,就会直接伤及人的五脏;饮食的寒热变化,如果不加以注意,被人体吸收后就会伤及人的六腑;而来自大地的湿气,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伤及人的皮肉筋脉。
正因如此,善于施行针法的医生,能够巧妙地运用阴阳之道,从阴引导到阳,或者从阳引导到阴;他们可以通过针刺右边来治疗左边的疾病,或者通过针刺左边来治疗右边的疾病;他们还能够以自身的状态去类比他人的状态,通过观察外在的表象来洞察内在的病变。这便是观察过与不及的道理所在。能够见到小的症状而得知症症所在,那么用来治病就不会失败了。
一位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诊断病情时,首先会仔细观察病人的气色,通过观察其面色、眼神、嘴唇等方面的变化,来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接着,医生会轻轻按压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跳动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力度、节律等,以此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部位。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敏锐地分辨出脉象的清浊,清脉表示气血流畅,浊脉则可能暗示气血不畅或有瘀血等问题。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了异常,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医生还会留意病人的喘息情况,倾听他的声音。喘息的声音可以反映出肺部的功能状态,而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也能提供有关病情的线索。通过综合这些信息,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痛苦所在。
同时,医生还会结合四时的气候变化来分析脉象。不同季节的脉象会有所不同,例如春季脉象多弦,夏季脉象多洪,秋季脉象多浮,冬季脉象多沉。了解这些特点,医生就能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根源和发展趋势。
最后,医生会按住病人的尺肤和寸口穴位,进一步诊察脉象的浮沉滑涩等表现。浮脉表示病在表,沉脉表示病在里,滑脉多提示有痰饮或实热,涩脉则可能与血虚或瘀血有关。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把握,医生能够清楚地知道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