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金砖地面泛着冰冷的光泽,朝会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御史出列时的衣袂声响,在死寂的殿内格外刺耳:“皇上!臣有本弹劾睿亲王永璂,交通外官,暗结军中将领,窥探军情;其外戚富察氏恃宠而骄,干预山东地方政务,鱼肉百姓!此等行为,动摇国本,恳请皇上彻查,以正朝纲!”
言辞激烈,字字诛心。睿亲王永璂立于班中,面色铁青如铁,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他深知这是太子一系的精准打击,所谓“结交武将”,不过是他去年奉旨慰问边关旧部;所谓“外戚干政”,更是无稽之谈。可此刻朝堂之上,附和之声渐起,若不能自证清白,睿亲王府便可能万劫不复。
他强压着翻腾的愤懑,出列跪地,额头抵着金砖:“皇上明鉴!臣对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昭!与外官、将领往来,皆为奉旨办事、咨询政务,绝无半分私怨结党之意;外戚富察氏世代忠良,谨守本分,何来干政鱼肉百姓之说?此乃构陷污蔑,望皇上彻查,还臣与家族清白!”
龙椅上的皇帝面沉如水,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跪地的永璂,又掠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太子垂手侍立,面色平静却难掩眼底的暗流;几位老臣眉头紧锁,似在斟酌;而附和弹劾的官员,则面露得色。皇帝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太子身上,一瞬便移开,并未立刻表态。整个乾清宫鸦雀无声,落针可闻,空气仿佛凝固成冰。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对峙时刻,一道清朗沉稳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皇上,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站在宗室子弟班列末位的睿亲王世子绵忻。他身着月白锦袍,越众而出,步履平稳地行至御前,从容跪倒,手中高举着一份折叠整齐的奏折,身姿挺拔,毫无惧色。
“哦?”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讶异,抬手示意,“讲。”
绵忻并未急于为父亲喊冤,而是朗声道:“皇上,臣近日协理奉宸苑,核查宗室往来旧档,偶见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的明发谕旨,其中言:‘宗室与内外官员,循例往来,咨询地方利弊、军政得失,乃为国家计,非私交也。惟需恪守公心,不结党、不营私,不阻塞言路,不干预庶政,则于国有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声音愈发清晰:“臣以为,父王身为亲王,奉旨慰问边关旧部、咨询地方政务,本是恪尽职守,符合圣祖谕旨;若其间有不法之举,自有律法制裁,朝廷可派员彻查,凭证据定是非。然今日弹劾,仅凭风闻,无一字实证,便欲加罪于忠心王事之宗亲,恐寒天下臣工之心,亦违背圣祖立法之初衷。”
这番话引据经典,逻辑严谨,既点明了宗室与官员正常往来的合理性,又巧妙地将“结交武将”的指控,从“图谋不轨”拉回“政务咨询”的范畴,化解了最致命的污蔑。
接着,他话锋一转,直指外戚之事:“至于弹劾中所言孙臣外祖父家‘干预地方’,孙臣恳请皇上,即刻派遣都察院御史与刑部官员,星夜前往山东,明察暗访,核查实情。若查有实据,富察氏甘愿领受国法,父王亦愿承担失察之罪;若查无实据,则请皇上严惩诬告之人,以正视听,以儆效尤,勿让奸人借弹劾之名,行构陷之实!”
他抬起头,清澈的眼眸坚定地迎向皇帝的审视,神色坦荡,毫无半分心虚与惶恐。
绵忻这一番应对,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没有哭诉冤屈,没有攻击弹劾者,而是以圣祖谕旨为依据,以“证据”为核心,既维护了父亲与家族,又彰显了公正坦荡,让不少中立派大臣暗自点头——此子年纪虽轻,却有如此沉府、如此胆识,着实难得!
皇帝沉默地看着跪在下方的孙儿,良久,才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尔之所言,不无道理。宗室与官员往来,本就该明晰界限,凭证据定是非。”他看向依旧跪地的永璂,“永璂,起身吧。此事,朕自有计较。”
随即,皇帝下旨:命都察院左都御史与刑部尚书联合彻查此事,务必“查细、查实、查透”,无论涉及何人,皆依法处置;同时命宗人府重申康熙朝宗室交往谕旨,严申“不得结党营私、不得干预庶政”的纪律。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看似被暂时压制,实则暗流愈发汹涌。太子一系虽未扳倒睿亲王,却成功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让睿亲王府成为众矢之的;而绵忻,经此一事,声名不降反升,“沉稳机智、有胆有识”的评价,在大臣间暗中流传,甚至有老臣私下感叹:“此子气度,堪比当年仁祖皇帝,乃社稷之器也!”
退朝后,永璂与绵忻父子二人沉默地返回睿亲王府。书房内,永璂屏退所有侍从,长长舒了一口气,看着儿子,眼中满是后怕与欣慰,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忻儿,今日……多亏了你。若非你那番有理有据的应对,父皇若一时动怒,我睿亲王府恐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