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景仁宫,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明黄色的桌布上,粥香氤氲。明玉捧着青花瓷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状似随意地开口:“皇上,臣妾昨夜做了个怪梦。”
雍正帝抬眸,夹菜的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关切:“哦?什么梦,让你这般惦记?”
“梦里,紫禁城东南方向有一团柔和的宝光,隐隐与臣妾怀中的令牌相呼应,醒来后还觉得心口有些微的悸动。”她垂眸,掩去眼底的探究,“不知那方位,是什么所在?”
雍正帝放下银箸,指尖轻点桌面,陷入回忆,目光渐渐变得深远:“东南方向……是文渊阁后身的‘协性斋’。那是皇考晚年的静修之地,存放着他的私人手札与心爱之物。皇考驾崩后,斋院便封存了,由专人看守,朕登基后诸事繁忙,加之心中总有几分近乡情怯,竟从未亲自去过。”
他顿了顿,看向明玉的眼神带着一丝了然与惊叹:“皇考晚年对你颇多关注,曾私下说过你‘命格不凡’。如今你有此感应,或许……是皇考在天有灵,留了什么未尽之言或遗泽,要借你之手现世?”
这话如同一颗石子,在明玉心中漾开涟漪——康熙竟早已察觉她的异常?协性斋中,究竟藏着什么?
帝妃二人并未兴师动众,只带了苏培盛与两名心腹粘杆处侍卫,悄然前往协性斋。斋院隐匿在文渊阁后的僻静角落,朱红大门紧闭,铜锁上锈迹斑斑,却依旧透着庄重。门前的青石板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可见看守之人从未懈怠。
“皇上,娘娘,老奴这就开门。”掌管钥匙的老太监颤巍巍地走上前,铜钥匙插入锁孔,转动时发出“咔哒咔哒”的老旧声响,如同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沉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一股混合着陈旧书卷墨香与淡淡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没有丝毫霉味,反而带着一种时光沉淀后的宁静醇厚。斋内陈设简洁雅致:靠窗摆着一张紫檀木书桌,笔墨纸砚俱全,镇纸下压着几张未写完的宣纸;墙边立着一个高大的书架,整齐码放着各类典籍;角落里放着一张素色软榻,其上铺着早已褪色的锦垫。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尘埃在光柱中缓缓飞舞。
明玉一踏入斋内,怀中的“护国凤隐”令便剧烈悸动起来,体内的灵泉之力如同被唤醒的溪流,与斋内某种深沉的气息产生清晰的共鸣。她缓步走向书架,目光扫过一排排书脊,最终定格在书架最里侧一个不起眼的紫檀木匣上——共鸣之感,正是源于此处。
雍正帝亦紧随其后,看着那古朴的木匣,神色间带着对皇考的敬慕与好奇。他抬手拂去木匣表面薄薄的一层浮尘,指尖触到冰凉的木质,动作轻柔而郑重:“应是这里了。”
木匣并未上锁,雍正帝轻轻掀开盒盖。里面并无金银珠宝,只有三样简单的物件:一本纸质泛黄、边角微微卷起的手札,一枚用明黄绸缎包裹的田黄石章,以及一幅卷得整齐的画轴。
雍正帝首先拿起手札,翻开第一页,康熙晚年熟悉的苍劲笔迹映入眼帘。开篇多是读史心得与养生感悟,字里行间透着帝王的睿智与晚年的平和。他一页页翻阅,神色渐渐变得凝重——手札最后几页,字迹陡然急促,内容也偏离了寻常感悟,转而记录起对“超乎常理之象”的观察。
“……朕观天象三载,察大清气运,知国祚绵长,然隐伏变数,非人力可窥。富察氏女,额有莲兆,性温良,心澄澈,隐具‘承光’之命格,或与远古‘契约’相关。若得遇真龙,相辅相成,可化劫为祥,稳固国本。此乃朕之直觉,未敢轻传,留待后人印证。‘契约’之秘,或藏于旧画之中……”
“承光……契约……”雍正帝低声念着,手中的手札微微颤抖,他抬眸看向明玉,眼中满是震撼,“皇考……竟早已窥见你的秘密!”
明玉心中亦是惊涛骇浪,她深吸一口气,伸手取过那幅画轴。指尖触及画轴的刹那,“护国凤隐”令的悸动达到顶峰。她缓缓展开画轴,并非山水人物,而是一幅用工笔精绘的星图——星图中心,一颗被柔和光晕环绕的星辰旁,绘着一枚小小的莲花标记,其光芒与象征帝星的星辰交相辉映,璀璨而和谐。星图角落,用极细的笔触题着一行小字:“双星耀世,契成则国运昌;莲承古光,德备则福泽长。”
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了星图上的字迹,所有的线索在此刻彻底串联!康熙凭借其超凡的洞察力与对星象气运的深究,早已模糊感知到明玉身负的古老契约之力,甚至预见了她与胤禛的结合将为大清带来昌隆国运。他将这份观察与期许藏于协性斋,本是留待后世继任者发现,却不料最终由明玉凭借血脉共鸣寻得。
这并非未解开的危机,而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帝王,对子孙、对江山的一份深沉馈赠与精准印证。他以帝王的远见,肯定了明玉的价值,也间接认可了她与胤禛这段姻缘的天作之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