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团队的融合,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锦绣”这片日益繁茂的事业森林,使其内部凝聚力空前强韧,焕发出勃勃生机。订单稳步增长,品牌声誉日隆,一切似乎都正沿着苏晚规划的蓝图稳步向前。然而,商业的江湖,从来不曾风平浪静。当一艘小船成长为引人瞩目的巨轮时,它所承受的,便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风浪,更有来自暗礁与同类船只的觊觎与撞击。
这股阴冷的暗流,最初是以一种看似偶然的“个人选择”方式,悄然涌向“锦绣”的堤岸。
第一个引起苏晚注意的是技术骨干周志刚工程师的异常。这位与林长河并肩作战、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的元老,连续几天显得有些神思恍惚,在讨论新引进的德国自动化熨烫系统调试方案时,竟然几次走神,答非所问。一次下班后,苏晚甚至看到他在厂区外的林荫道上,与一个穿着体面、干部模样、面生的中年男人低声交谈,见到苏晚的车过来,两人便迅速分开,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
紧接着,外贸部的后起之秀,刚刚在“快速反应订单”项目中表现出色的赵晓明,在一次与重要港商客户的谈判前夜,以“家中有急事”为由,突然提出请假三天。谈判被迫推迟,虽然最终未造成实质性损失,但这种临阵请假的行为,在他一贯严谨负责的作风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
随后,设计部也传来了不和谐音。有员工私下向陈雪反映,看到新招聘的另一位颇有天赋的年轻设计师小王,最近下班后经常被一辆黑色的上海牌小轿车接走,行踪神秘。
起初,这些零星的异常并未引起大规模警觉,只被当作个别人的私事处理。但苏晚凭借着她敏锐的直觉和前世在商海沉浮的经验,隐隐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危险气息。她叮嘱林长河和杨会计多加留意,但并未声张。
直到一个星期一的清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风暴,以猝不及防的方式,轰然降临。
核心技术人员,负责全厂核心设备维护、掌握着多项工艺改良诀窍的刘志强师傅,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前到岗。直到上班铃响过半小时,他的工位依然空空如也。生产副厂长孙卫国感觉不妙,派人去他宿舍寻找,也是人去楼空。只在刘志强的工具箱底层,发现了一封简短得近乎冷酷的辞职信,信上没有说明任何具体原因,只含糊地写着“因个人发展需要,另谋高就”,连基本的工作交接都未曾提及。
几乎是与此同时,赵晓明也出现在了苏晚的办公室门口,脸上带着复杂的愧疚与决绝,正式提交了辞呈。他的理由直接了许多:“苏厂长,非常感谢您的知遇之恩。只是……省城的‘红霞’服装总厂,给了我一个外贸部副科长的职位,薪资是现在的三倍,并且承诺解决省城户口和住房。我……我实在无法拒绝。”
“红霞服装总厂”!
这个名字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了苏晚的心湖,激起千层浪。这是一家历史悠久、背景深厚、规模庞大的省属国营大厂,在计划经济时代曾是本省服装行业的绝对龙头。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虽然其机制略显僵化,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在政策、资源、品牌历史积淀上的优势,绝非“锦绣”这样的乡镇企业所能比拟。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全厂,顿时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恐慌。
“刘师傅走了?怎么可能!他可是咱们厂的老人了!”
“赵晓明也走了?还是去的‘红霞’?他们这是……这是被人挖了墙角啊!”
“我的天,‘红霞’那样的大厂,竟然来挖我们的人?”
“他们给了三倍工资!还分房子!这……这谁顶得住啊?”
“下一个会是谁?咱们厂会不会……”
流言蜚语与揣测不安,如同瘟疫般在车间、办公室蔓延。一种“人心思动”的暗涌,开始冲击着刚刚稳定下来的团队士气。所有人都明白,这绝非简单的个人跳槽,而是一场有针对性的、恶意的挖角行动!竞争对手的阴招,已然亮出了锋利的獠牙。
冲突瞬间被提升到了关乎企业核心机密与生存安全的层面。刘志强的出走,带来的直接风险是技术泄露。他不仅全面掌握着现有所有自动化设备的调试、维护和核心参数,更重要的是,许多由林长河和他共同摸索、改良的独家生产工艺——例如特殊面料的预处理技巧、能让缝线更牢固美观的独特针法参数、乃至一些应对突发质量问题的“土法”应急方案——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一旦这些被“红霞”获取,对方完全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快速仿制甚至优化“锦绣”的产品,后果不堪设想!
而赵晓明的离开,虽然不涉及核心技术,但他经手过大量重要的外贸客户资料,熟悉“锦绣”的出口渠道、报价策略和客户偏好,他的离职,同样带来了商业机密外泄和客户流失的巨大风险。
一时间,锦绣制造厂内部阴云密布,人人自危。一种被背叛的愤怒,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七零锦绣小农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