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听璋脸色瞬间煞白,他惊恐地望着南方那支越来越近的大军,又看看眼前严阵以待的宁军营寨,终于明白对方为何一直有恃无恐地与他拖延时间!
“撤…快撤!”他再也不敢停留,拨转马头,声嘶力竭地大喊,带着三千兵马,如同丧家之犬般,仓皇向梓州方向退去。
李光与庞清规望着他们狼狈逃窜的背影,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
“总算…赶上了!”庞清规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雒县城外,旌旗招展,军容鼎盛。宁王前军七千人马与剑南道行军总管府派来的一万三千精锐顺利会师,两军营寨连成一片,声势浩大,军威远震。
剑南道行军总管郭崇韬,一位面容刚毅、目光炯炯的中年将领,亲自率亲兵来到宁军大营拜会李光与庞清规。
中军帐内,双方见礼已毕。郭崇韬并未过多寒暄,开门见山道:“李将军,庞参军,辛苦了。蜀地情势复杂,王爷与二位一路行来,多有不易。本总管奉朝廷敕令与陛下密旨,特来助阵。”
李光与庞清规连忙还礼。庞清规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郭总管言重了。幸得总管及时率军来援,方才解了梓州军逼营之围。只是…总管似乎对蜀王之事,早有预料?”
郭崇韬闻言,与身旁一位作亲随打扮、气质却颇为沉静精干的男子对视一眼,那男子微微颔首。
郭崇韬这才压低声音,沉声道:“实不相瞒,陛下…对蜀王周瞻之野心,早已洞若观火,并暗中布局多年矣。”
此言一出,李光与庞清规皆是一惊。
郭崇韬继续道:“蜀王之父,当年便与景宗先帝争位失败,心怀怨望。这一支迁至蜀地,看似安享富贵,实则从未真正臣服。周瞻此人,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既无其祖之雄才,亦无其父之隐忍,唯剩骄狂与贪婪。其在封地横征暴敛,结交江湖术士,窥探神器,陛下岂能不知?”
他指了指身旁那位亲随:“这位是玄鸦卫驻剑南道巡察使,暗羽。”
那名为暗羽的男子向李光二人微微拱手,声音平淡无波:“蜀王府中,早有陛下耳目。其与长安某些失意勋贵、乃至前朝余孽暗中往来,招募江湖亡命,甚至勾结…莲华邪教,试图借天灾人祸煽动民乱,陛下皆已知之。”
庞清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所以去岁雪灾,朝廷应对如此迅速有力;所以巴州之事…”
暗羽接口道:“巴州莲华宗分舵,乃其沟通荆襄、输送钱粮人力之重要枢纽。陛下早已留意,恰逢宁王殿下南征途经,陛下便顺水推舟,授意殿下借势将其拔除。此举既斩其爪牙,亦打乱其步骤,更可…引蛇出洞。”
郭崇韬叹道:“陛下圣明。然蜀王毕竟是宗室亲王,无确凿谋逆铁证,陛下亦不好轻易动他,否则恐寒了天下宗室之心,令诸藩不安。故一直隐忍不发,只暗中布置。本总管能坐镇剑南道,亦蒙已故顾贵妃(周景昭生母)在世时向陛下举荐。陛下嘱我,明面上镇抚地方,剿平爨氏之乱,暗地里,须时刻盯紧梓州动向。”
他看向庞清规:“庞参军遣使调兵,文书送至益州,本总管便知时机将至。故点齐兵马,日夜兼程赶来,正为应对此变。”
庞清规与李光听得心潮澎湃,他们这才明白,原来隆裕帝早已布下了一张大网。他们的南征,巴州的行动,乃至此次调兵,都在这盘大棋之中!
“陛下…真是深谋远虑…”庞清规由衷叹道。
郭崇韬点头:“如今,蜀王因巴州之变,计划受挫,进退失据。其今日派兵试探,已是狗急跳墙之兆。然其手中实力,不过梓州一隅之地的团练私兵及些许江湖匪类,岂能与朝廷王师抗衡?其败亡,早已注定。陛下所虑者,非其能成事,乃其败事之余,恐造成地方动荡,或使其趁乱脱逃耳。”
暗羽补充道:“故陛下密旨:南征大军,剿平爨氏叛乱为首要。对蜀王,暂以威慑、监控为主,迫其不敢异动。待蜀地大定,叛军敉平,再以雷霆之势,一举拿下梓州,搜罗其谋逆铁证,公示天下,则名正言顺,可永绝后患。”
李光与庞清规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种种疑虑与担忧一扫而空。原来他们并非孤军奋战,陛下早已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
“末将(下官)明白了!”两人齐声应道,“定当谨遵陛下旨意,以平叛为重,严密监视梓州,绝不让蜀王扰乱大局!”
郭崇韬欣慰道:“好!有王爷与二位在前方征战,本总管在益州稳固后方,供应粮草,监控蜀王,必可万无一失!”
喜欢从闲散王爷开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闲散王爷开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