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又是一阵剧烈的摇曳,将诸葛亮清癯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仿佛他正游走于现实与谋略的阴阳边界。他并未直接回答阿萝的惊问,而是将羽扇轻轻转向那巨大的沙盘。
沙盘之上,不仅有名川大河、城池关哨的微缩模型,更有一些超乎自然的存在——代表“伪天宫”势力的区域上空,悬浮着几缕用发光粉尘模拟的氤氲紫气,而象征“妖书”的,则是一卷卷缭绕着黑烟的微型玉简,它们彼此勾连,形成一张压抑的能量网络。
“伪天宫,挟‘天命’以令诸侯,占尽先机,此谓天时。”诸葛亮的扇尖避开那些紫气萦绕的险峻山峰,指向沙盘另一侧,一片由无数细微书卷符号构成的、略显纷杂的区域——“书卷界”。“然其根基,在于扭曲文脉,以妖言惑众。妖书之力,虽诡谲难测,却有一桩致命弱点……”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林铮紧握的剑柄,最终落在阿萝那柄看似古朴、实则内蕴华光的青铜戟上。“妖书之力,源自被污染的文脉,如同无根之木,虽可一时疯长,却最惧至纯至正之力点燃的‘文火’。当年赤壁,东风一起,烈火燎原,烧的是曹营战船,断的亦是曹操一统天下的气焰。今日之势,何其相似。”
林铮眉头紧锁,沉声道:“军师是欲行火攻?但此火,非寻常之火,这‘文火’又从何而来?又如何送入那妖书汇聚的核心之地?”他征战四方,深知凡火对那些妖异之物恐怕难有成效。
诸葛亮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洞察一切的深邃,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走向帐中悬挂的那幅巨大的地图,地图材质奇特,似帛非帛,上面不仅精确标注了山川地貌,更用闪烁的符文光点,标示出各个名着区域之间那些常人无法察觉的能量通道和脆弱节点。
“此地图,乃亮观察星象,结合各方情报,耗费心血所绘。”他指尖划过一条蜿蜒如肠、连接着“伪天宫”前沿要塞与“书卷界”腹地的隐秘通道,“此处,名为‘断章峡’,是伪天宫输送妖书能量的要道之一,峡内气流回旋,能量紊乱,恰似一个天然的鼓风甬道。若在此地,以特定方式引动至纯之力,其效……当十倍于赤壁东风助燃之火油。”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阿萝,都紧紧跟随着诸葛亮的手指。然后,那只手停了下来,稳稳地指向了阿萝,更准确地说,是指向她斜倚在身旁的那柄青铜戟。
“而点燃这‘文火’的关键,便在于此戟。”诸葛亮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阿萝心头剧震,下意识地握紧了戟身。这戟一路跟随自己,斩妖屠魔,灵力不可估量。虽说来历非凡,但她从未完全洞悉其奥秘。
“军师,您……您怎知我这戟……”她的话问出了一半,旋即想起诸葛亮方才那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知奇闻轶事”,不由得语塞,脸上泛起一丝困惑与愈发强烈的好奇。
诸葛亮摇扇的频率不变,看着阿萝的眼神,像是看着一位故人,又像是看着一盘大棋中终于就位的关键棋子。
他并未直接回答关于如何知晓戟的奥秘,而是缓缓道出了一段近乎传说的往事:“阿萝姑娘可知,上古有文华天尊,掌文明薪火,录天地至理。其有一随身笔架,受天尊文气浸润万载,渐通灵性,后天尊应劫,笔架亦散落人间,不知所踪。亮曾于南疆秘卷中见得记载,言其化形为一柄青铜戟,戟身暗藏天尊一道不灭文心,专克邪祟伪学。”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阿萝手中的戟:“此戟是否曾在月圆之夜,隐泛清光?是否在靠近古老典籍时,会有微鸣?持此戟者,是否对文字、道理天生亲近,修行诗文事半功倍?”
阿萝彻底愣住了。诸葛亮所言,竟与她自幼的经历一一吻合!月下清光、靠近书卷时的微弱共鸣、她远超常人的悟性与对典籍的理解力……这些她曾以为是天赋异禀或是师门功法的特殊之处,原来竟都与这柄看似不起眼的青铜戟息息相关!
“我……我只知它是降妖屠魔重宝,却不知……”阿萝喃喃道,心中翻涌起惊涛骇浪。这戟陪伴她多年,竟有如此惊天的来历!
诸葛亮颔首,语气变得凝重:“亮能推断小主身份,正因感知到此戟蕴含的纯正文气,与伪天宫弥漫的污浊妖氛截然相反。当今之世,能持此戟而不被其反噬,且能引动其部分威能者,非文华天尊血脉或传承者不可。小主年纪轻轻,已有此修为,身份自然呼之欲出。”
他不再称呼“阿萝”,而是用了“小主”这个更显尊崇和暗示身份的称谓。阿萝怔在原地,过往的许多疑团似乎有了答案,但更大的责任感也随之压下。
她知道自己是仗戟行义的小主,也是身系着对抗伪天宫、净化文脉的关键人物。
“军师……”阿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更多的是坚定,“请问,我该怎么做?如何才能点燃这‘文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灵麓拾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灵麓拾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