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五年十一月初六,建业城皇宫,御书房内。
登基大典刚刚结束不久,新帝南宫景便已换上常服,对着一幅摊开的大瀚的舆图出神。
舆图上,庐江郡的位置被朱笔圈出,旁侧标注着【皖山防线】四个小字,墨迹新鲜,显然是刚写上去的。
“陛下,丞相大人在外求见。”
内侍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惊扰了这位刚刚才肩负起天下重担的少年天子。
“知道了,请丞相进来吧。”
大瀚皇帝南宫景抬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后说道。
昨日大典的喧嚣还在耳畔回响,可此刻御书房内的寂静,却让他更清晰地感受到帝王之位的重量。
“宣丞相觐见——”
丞相赵伏提着朝服的下摆走进来,须发皆白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精神矍铄。
他躬身行礼,刚要开口汇报政务,就见南宫景指着舆图上的庐江郡,率先说道:
“丞相,朕今日召汝前来,是有一件要事相商,也就是有关于大皇兄的册封一事。”
丞相赵伏心中一动,随即了然。
前太子南宫准避位让贤的事早已传遍朝野,如今新帝登基,论功行赏,首位便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前太子。
“陛下英明,太子殿下破皖山、歼陈军主力,又主动让贤,此等功绩与气度,当受重封。老臣以为,可封亲王之爵,食邑万户,坐镇京畿,辅佐陛下。”
“京畿虽好,却非大皇兄所愿。”
南宫景摇了摇头,指尖在庐江郡的版图上轻轻敲击。
“大皇兄昔日曾言,想往庐江郡当个地方官,替父皇守着那里的百姓。朕思来想去,庐江郡乃我大瀚东南门户,皖山防线更是重中之重,若要托付,无人比大皇兄更合适。”
赵伏眉头微蹙,上前一步劝说道:
“陛下,庐江郡战略地位特殊,若封大皇子殿下前往,当授爵亲王,食邑庐江即可。只是军权、财权与人事权,需由朝廷统筹,否则恐生尾大不掉之患啊。”
这是历朝历代的惯例,藩王可享食邑富贵,却不能染指地方实权,尤其是军权,更是帝王大忌。
大瀚皇帝南宫景却站起身,走到赵伏面前,眼神坚定地说道:
“丞相啊,朕知道你的顾虑。只是大皇兄非他人可比,他若想争皇位,当初便不会率军驰援皖山,更不会主动让位于朕。”
“陛下,可是……此事没有先例啊?”
“咱们大瀚本就是偏安一隅的小势力,哪来的先例呢?再说庐江郡刚刚经历战火,皖山防线更是亟待修复,百姓需要安抚,粮草需要筹措,若事事请示朝廷,必定延误时机。”
大瀚皇帝南宫景拍板道:
“总之,朕意已决,封大皇兄为庐江王,食邑庐江全郡,且授予他庐江郡军权、财权与人事任命权,郡内大小事务,由他全权决断,朝廷不做干预。”
“陛下!”
赵伏急得提高了声音,耐心劝说道:
“此例一开,恐为后世留下隐患!历代皆定下规矩,藩王不得掌实权,您这是……”
“规矩是人定的,亦当因时制宜。”
南宫景打断他的话,语气却依旧温和。
“丞相啊,你看这舆图里,我大瀚疆域狭小,宗室虽多,却无一人能独当一面。若他日边境再遭侵扰,或朝中出现权臣乱政,宗室无力制衡,岂非得不偿失?朕就是要将大皇兄培养成我大瀚宗室最坚实的力量,让他坐镇庐江,既能守卫东南门户,又能成为朕的左膀右臂,如此内外相安,有何不可呢?”
丞相赵伏看着南宫景眼中的远见,心中暗暗惊叹。
不简单啊,这位少年天子虽然年幼,却懂得帝王的制衡之术,更难得的是,他对兄长的信任毫无保留,这在乱世里是绝无仅有的。
想起南宫准在战场上的铁血与朝堂上的隐忍,赵伏终是叹了口气,同意了。
“陛下思虑周全,老臣遵旨。”
“嗯。”
旨意拟定后,南宫景没有通过内侍传召,而是亲自提着圣旨,往南宫准居住的东宫走去。
东宫的陈设依旧简单,与寻常皇子的府邸无异,院中的那棵梧桐树还是父皇当年亲手栽种的,如今落叶满地,透着几分萧瑟。
南宫准正在书房整理战报,见到南宫景亲自前来,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墨,起身相迎:
“陛下怎么来了?此时事务繁多,当在御书房处理政务才是。”
“大皇兄不必多礼,在大皇兄面前,朕还是那个九弟。”
南宫景笑着将圣旨递过去,说道:
“这是朕给皇兄拟的旨意,大皇兄看看怎么样?”
南宫准疑惑地接过圣旨,展开一看,起初还带着笑意的脸渐渐凝固。
当看到【封南宫准为庐江王,食邑庐江全郡,授予军权、财权、人事任命权】这几行字时,他的手猛地一颤,圣旨险些从手中滑落。
他反复看了三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抬头看向南宫景时,眼中已满是震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