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楚元王刘交喜欢读书,与鲁国的申公、穆生、白生一起跟随浮丘伯学习《诗经》;等到刘交成为楚王后,就任命这三人为中大夫。楚元王知道穆生不喜欢喝酒,所以每次设宴的时候,他都会为穆生准备一些甜酒供他饮用。等到楚元王的儿子夷王、孙子刘戊即位后,刚开始还继续为穆生准备甜酒,后来就慢慢的忘记了。有一次宴会结束后,穆生感慨的说到说:我现在可以离开了!大王在宴会上不再为我准备甜酒了,说明大王的心意已经开始懈怠了;我如果再不离开,楚人就会把我绑到市集上处死了。于是就说自己有病了,卧床不起。申公、白生两个人强行把他拉起来,愤怒地指着他说:穆生,难道你忘了先王的恩德吗?如今大王只是在小礼上有所疏忽而已,你又何必如此较真呢!穆生说:《易经》上说: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对我们三人以礼相待,那是因为道义尚存呐。如今大王疏忽了,说明他已经忘记了道义。忘记了道义的人,怎么能与他长久地相处呢?这不仅仅是因为区区的小礼啊!于是就向楚王说自己病重不能继续侍奉大王了,随后就离开了楚国。申公、白生则继续留在楚国上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楚王刘戊就变得淫乱暴虐了起来,太傅韦孟看到楚王的死样子,就作了一首诗来进行劝谏,但是很可惜刘戊不听,失望至极的韦孟也离开了楚国,隐居在了邹地,平时种个菜啥的,喝点小酒,日子过得也算清闲。后来刘戊也因为被朝廷削地的事,就与吴王一起通谋反叛。申公、白生赶忙进行劝谏,此时的刘戊哪里能听的进这话呢?就下令将他们罚为奴隶,让他们穿上赭衣,在市集上舂米。休侯刘富也派人劝谏刘戊,刘戊生气的说:如果季父不支持我,我起兵后,第一个杀的人就是你!休侯一听,魂都吓没了,于是就与母亲太夫人连夜逃往了京城。?
等到朝廷削夺吴国会稽、豫章两郡的诏书到达吴国后,吴王率先起兵发难,以雷霆手段就诛杀了汉朝派来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吏;随后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等国也都相继起兵反叛。这时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还是不死心的对楚王进行劝谏,结果楚王就把他俩都杀了;赵相建德、内史王悍也对赵王进行劝谏,结果赵王把他俩都烧死了;齐王刘将闾后悔反叛,于是就背弃了盟约,率兵坚守城池;此时济北王的城墙还没修好,他的郎中令就劫持了他,这就使得他无法发兵会盟;胶西王、胶东王作为叛军得首领,与菑川、济南的军队一起攻打齐国,包围了临菑;赵王发兵驻扎在西界,等待吴、楚两国的军队前来会合,并派使者联络匈奴,请求联合出兵。?
吴王准备征发全国所有的士兵,然后下令说:我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这次会亲自带兵出征;我的小儿子今年十四岁,将会与你们一起冲锋。现在所有年龄与我相同,或与我小儿子年龄相当的男子,全部征发。一共征发了二十多万人。再征兵得同时吴王还派使者联络闽越、东越得老板,闽越、东越也发兵跟随吴王一起攻打汉朝。吴王从广陵起兵,大军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国的军队会合,然后派使者给各诸侯送信,列举了晁错的罪状,声称要联合诛杀晁错。吴、楚两国的联军攻打梁国,攻破了梁国的棘壁,杀死了数万人;两国联军乘胜前进,士气十分的高昂。梁孝王赶忙派手下的将军率军迎战,结果又被吴楚联军击败了,这下就整的梁军士兵纷纷溃逃,梁王也无奈的退守睢阳城。?
汉文帝在临终前,告诫太子说:如果国家有急难,周亚夫可以胜任将军之职。等到七国反叛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景帝便任命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吴、楚的叛军;然后派曲周侯郦寄率兵攻打赵国,将军栾布率兵攻打齐国;接着又召见窦婴,任命他为大将军,率军驻守荥阳,监督齐、赵两国的战事。?
当初,晁错修改了国家的三十条法令,导致诸侯们纷纷反对。晁错的父亲听说后,急忙从颍川赶来,对着晁错说:现在皇帝刚刚即位,你执政掌权,就立马修改朝廷法令,开始侵夺诸侯的封地,你这样会使皇室的骨肉分离,同时为自己招来了许多的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啊?晁错反驳道:我如果不这样做,天子的权威就无法树立,宗庙也不会安宁。他的父亲又说:刘氏的天下安定了,但晁氏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回去后就服毒自杀了,临死前说:我不忍心看到灾祸降临到我身上!就在晁错父亲去世的十几天后,吴、楚等七国就起兵反叛了,名义就是诛杀晁错,肃清皇帝身边的奸邪小人。
景帝与晁错商议出兵之事,晁错建议皇帝亲自带兵出征,自己留守京城,接着又说:陛下可以把徐县、僮县附近吴国尚未攻下的地方,可以割让给吴国。晁错一向与吴国丞相袁盎不和,晁错在的地方,袁盎就避开;袁盎在的地方,晁错也避开;两人从未在一起交谈过。等到晁错担任御史大夫后,就派人调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的事,袁盎因此被治罪;但是景帝却下诏赦免了袁盎,只是将他贬为了庶人。吴、楚等国反叛后,晁错对丞、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大量的金钱,他曾特意隐瞒,坚称吴王不会谋反,如今吴王反叛成真,我请求治袁盎的罪,他必定早就知道吴王的阴谋。丞、史说:事情未发生之前,惩治袁盎可以阻止叛乱;如今叛军已经西进,惩治袁盎还有什么用!况且以袁盎的为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阴谋。晁错对此犹豫不决。这时有人就将此事告诉了袁盎,袁盎就感到十分的害怕,连夜驾车去见窦婴,向他说明了吴王反叛的原因,并请求面见皇帝,当面进行陈述。随后窦婴就入宫向景帝报告,景帝于是就召见袁盎。袁盎入宫时,景帝正在与晁错商议调兵之事。景帝看到袁盎来了,就问他:如今吴、楚等国反叛,你有什么看法?袁盎自信地说出了四个字“不足为忧”景帝好奇地说:吴王私自铸钱、煮海水为盐、招揽天下豪杰,如今以60多岁的年龄起兵,如果没有万全之策,又怎么会轻易发兵呢?你为什么说他们无能为力?袁盎微微一笑说到:吴王确实有铜、盐之利,但哪里能招揽到豪杰呢!如果吴王真的招揽到豪杰,豪杰也会辅佐他行正道,不会做反叛的事的。吴王招揽的都是些无赖子弟、亡命之徒、铸钱的奸人,所以才诱使他们作乱。晁错也认为袁盎的分析很对。景帝看到晁错也认同了袁盎的看法,便问道:依你之见,该怎么办才好?袁盎顿了顿说:请陛下让其他人都出去吧,景帝就让身边人都出去了,只留下了晁错。袁盎又说这事不能让臣子知道,景帝无奈只能让晁错也出去,晁错看了一眼袁盎就出去了。晁错退到东厢房后,心中那是非常的愤恨。这时袁盎才回答说:吴、楚两国送来书信,说高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自都有封地,如今奸臣晁错擅自更改法令,削夺诸侯的封地,所以他们才起兵反叛,想要西进诛杀晁错,一旦恢复封地后就罢兵回国。如今之计,只有斩杀晁错,然后再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他们的封地,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平息叛乱。景帝沉默了很久才说:如果真的如你所说,我不惜牺牲一个人来谢天下。袁盎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请陛下慎重考虑!于是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秘密准备出使吴国。十几天后,景帝命令丞相陶青、中尉嘉、廷尉欧劾奏晁错:晁错在位不称颂陛下的德行就罢了,还想要疏远群臣和百姓,现在又建议将城邑割让给吴国,没有一点作为臣子的样子,一直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应当对晁错实行腰斩之刑,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无论老少都应处死。景帝听完就说两字“准奏”晁错对此还毫不知情。过了几天,景帝就派中尉前去召见晁错,骗他乘车巡行市集,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斩首了。景帝随后派袁盎与吴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刘通出使吴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