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朋友们,多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作者因为最近太肝了,所以生病了,今天少更点,我看大家在书圈里的评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这么肝是因为我要赶紧写完这本书,预计可能在11月中旬这本书就要完结,因为我有些事情要处理,不能在继续写了,之前跟大家说写到1955年,我看情况,要是平台审核允许的话我可以写到1968年,这个还是看情况。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跟厚爱,最后希望大家在书详情页多多评论,支持一下作者,让这本书有个评分,在此,爱吃瓜的侯爷给大家磕一个!!!祝大家多多发财,平安喜乐!早日脱离牛马,实现梦想!
1953年10月中旬,北京,丰台火车站。秋高气爽,阳光和煦。
站台上,早已聚集了一群翘首以盼的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梁光涛、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赵刚和他的妻子冯楠、军区副参谋长许立山,以及一些得知消息的军区机关干部和X军的留守人员,都早早地等在了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激动和期盼的笑容。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站在人群最前方的那对母女。
刘念身穿一件崭新的、合体的列宁装,外面罩着一件薄呢子大衣,虽然生产后略显丰腴,但气色红润,眉眼间充满了初为人母的温柔和光彩。她的怀中,小心翼翼地抱着一个裹在柔软襁褓里的婴儿。孩子大约两个月大,小脸粉嘟嘟的,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热闹的世界,不哭不闹,十分乖巧。刘念不时低头,用脸颊轻轻蹭着女儿细软的胎发,眼中是化不开的溺爱。她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叫 “小平安” ,寓意简单而深切——父亲平安归来,孩子平安长大,一家平安喜乐。她还不知道,远在朝鲜的丈夫和几位德高望重的首长,已经为女儿选定了一个充满寓意的大名。
“军长,政委,你们说明珠这趟车,不会晚点吧?” 刘念忍不住又一次抬头望向铁轨的尽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和紧张。虽然收到了丈夫即将归国的电报,但不亲眼见到人,她这颗心总是悬着的。
“放心吧,念念!” 赵刚推了推眼镜,温和地笑道,“电报上说得清清楚楚,是今天这趟车。明珠做事,向来稳妥。” 他看着刘念怀里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祥,“你看咱们小平安多乖,知道今天要见爸爸,一点都不闹。”
冯楠挽着刘念的胳膊,打趣道:“咱们念念这是‘近乡情更怯’啦!别急,马上就能见到了!等会儿让明珠好好抱抱他的小棉袄!”
副司令员梁光涛声音洪亮,带着惯有的豪爽:“哈哈!这小子,在朝鲜可是给咱们华北军区,给咱们老部队长了大脸了!金城一战,威震天下!今天回来,咱们得好好给他接风洗尘!”
许立山也笑着点头:“是啊,明珠这次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能平安回来,就是最大的福气!”
众人正说笑着,“呜——” 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从远方传来!一列绿色的军列,喷吐着白色的蒸汽,缓缓驶入了车站!
“来了!来了!” 站台上顿时一阵骚动,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
列车缓缓停稳。车厢门一扇扇打开,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干部战士们有序地下车。刘念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目光急切地在人群中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突然,在靠前的一节车厢门口,一个身着崭新将校呢军装、身姿挺拔如松的身影出现了!正是邵明珠!他比离家时清瘦了些,脸庞被朝鲜的风霜刻上了更深的轮廓,但那双眼睛,却更加深邃、锐利,充满了历经战火洗礼后的沉稳与坚毅!高大的身材,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明珠!” 刘念一眼就看到了丈夫,声音带着哭腔,忍不住喊了出来,眼泪瞬间涌上了眼眶。
邵明珠也第一时间看到了站台上那群熟悉的身影,尤其是那个抱着孩子的、他朝思暮想的妻子!他的脚步明显加快,几乎是大步流星地穿过人群,朝着他们奔来!
“老首长!政委!冯楠姐!老参谋长!” 邵明珠首先“啪”地一个立正,向梁光涛、赵刚、冯楠、许立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我回来了!”
“好!回来就好!” 梁光涛用力拍着邵明珠的肩膀,眼眶也有些发红,“瘦了!但也更精神了!好小子!没给老子丢人!”
赵刚紧紧握住邵明珠的手,重重摇晃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明珠!辛苦了!平安回来就好!” 冯楠在一旁抹着开心的眼泪。
许立山也红着眼圈锤了他一拳:“好样的!真是好样的!”
简单的寒暄后,邵明珠的目光,瞬间就牢牢地锁定在了妻子刘念和她怀中的那个襁褓上。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他的眼中只剩下她们母女二人。他一步步走到刘念面前,脚步甚至有些蹒跚。看着妻子含泪的笑脸,看着那个小小的、柔软的婴儿,这个在千军万马面前都指挥若定的铁血战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亮剑世界之那个年代的美丽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