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正与我说着,管家匆匆来报:高力士亲自登门。
老宦官进门时带着一身晨露的寒气,紫色官袍下摆沾着未干的泥渍。他径直走到杨国忠面前,从怀中取出一卷奏章:杨相,你府上的人说你在子游这里,让老夫好找。这是老奴连夜整理的《均田制沿革考》,或许对明日朝议有所助益。
杨国忠接过,展开一看,竟是自北魏以来历代均田制的得失分析,字迹工整如雕版,显是彻夜未眠之作。最末还附了份名单,详细列着可能反对改革的世家大族及其把柄。
高将军这是...杨国忠声音有些发颤。高力士深深一揖:虢国夫人以死殉道,老奴岂能落于人后?他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这大唐江山,终究是圣人的江山。
我注意到他说这话时,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金鱼袋,手背上有一道新鲜的抓痕。
三日后的大朝会上,争议如预料般激烈。以韦见素为首的守旧派大臣,捧着《贞观政要》高声疾呼:祖宗之法不可变!
杨国忠正要反驳,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秦国夫人与韩国夫人素服入朝,手中高举着虢国夫人的遗书:舍妹以死明志,请诸公过目!
满朝文武传阅那封血泪交织的遗书,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妾身深思国事,知税制改革乃利国利民之举。愿以微薄家产,助朝廷新政推行。望族人以大局为重,勿以妾身为念。
殿中渐渐安静下来。高力士适时出列,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老奴请问诸位,连虢国夫人都能舍生取义,我等食君之禄者,岂能不如一妇人?
这话像一柄利剑,刺得满朝文武哑口无言。玄宗从龙椅上缓缓站起,接过那封遗书时,手指微微发抖:朕...准奏。
退朝时,我站在含元殿的廊柱阴影处,看见高力士独自走向偏殿。他的背影在朝阳中显得格外佝偻,紫色官袍空荡荡地晃着,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当夜,杨国忠在相国府设宴庆功。酒过三巡,高力士借故离席。我悄悄跟出去,发现他在后院的古槐下焚香祭拜。
月光下,老宦官对着虚空低声絮语:...老奴知道您恨我。可这大唐江山,总要有人来做恶人...香炉旁摆着半幅撕破的《贵妃出浴图》,画中人的脸庞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
我转身欲走,却踢到了一块石子。高力士猛然回头,眼中的杀机在看清是我后化为苦笑:李公子也睡不着?
高将军为何要杀她?我单刀直入。
因为她今早真要闯宫。高力士摩挲着腕上的佛珠,老奴在宫门截住她时,她袖中藏着血书,要告杨相勾结边将谋反。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沾了血丝,这节骨眼上...大唐经不起这种风波...
远处传来更鼓声,高力士整了整衣冠,又变回那个滴水不漏的内侍监:李公子若无事,老奴还要去陪圣人用宵夜。
看着他蹒跚离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史书上记载的开元盛世——那时的高力士,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三日后,虢国夫人风光大葬。送葬队伍经过朱雀大街时,沿途跪满了自发前来吊唁的百姓。他们不知道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只听说有位皇亲为国捐躯。
杨玉环亲自将妹妹的遗书放入棺中。金丝楠木合拢的瞬间,一阵怪风卷起她袖中的诗笺——那是虢国夫人真正的笔迹,龙飞凤舞的行草与遗书上的工整楷书迥然不同。
贵妃娘娘突然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送葬队伍末端的高力士。老宦官正低头整理香案,仿佛对这道视线浑然不觉。
当夜,宫中传出消息:高力士自请去皇陵守墓半月。临行前,除了府邸,他将毕生积蓄与产业捐作均田制的推行经费。有人看见他的马车在虢国夫人墓前停留了许久,但最终没有下车。
马车驶出长安城门时,老宦官掀开车帘,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墙。晨光中,那双向来精明的眼睛里,竟含着孩童般的憧憬,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盛世正在冉冉升起。
冬日的长安城飘起了细雪,朱雀大街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白。我站在茶仓二楼的窗前,望着远处皇城的飞檐翘角,思绪却飘到了三日前的那场朝议。
子游,你看这梁柱的榫卯结构。杜甫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他指着刚架起的主梁,胡须上沾着木屑,胡商的建筑技艺确有独到之处,这斜撑的力道分布比我们常见的更为均匀。
我伸手摸了摸那根打磨光滑的榆木梁,触手冰凉却坚实无比。茶仓改造已进行了几日,进度比预想的慢了许多。这座胡商留下的庄园年久失修,光是清理杂草藤蔓就花了两天时间,还是几十人一起的情况下。
杜兄,这工程怕是连十分之一都未完成吧?我环顾四周,工匠们正在阿东的指挥下搬运石材,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杜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笑道:不急,慢工出细活。再说这胡式建筑与我们大唐风格迥异,许多地方需要重新设计。他从袖中掏出一卷图纸,在窗台上摊开,你看,我打算将西厢的穹顶改为歇山式,这样既保留了胡商建筑的宽敞,又符合大唐审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年一瞬白发如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千年一瞬白发如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