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的到来,为张家增添了不少生气。这小家伙食量渐长,绒羽也开始褪换,隐隐露出底下青灰色的正羽,眼神愈发锐利,与张西龙也越发亲近。驯鹰的初步成功,让张西龙对山林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他明白,与这些灵性生物打交道,耐心和诚意远比蛮力更重要。
养殖场的事务逐渐步入正轨,鹿、羊、牛犊在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张西龙将日常管理的琐事更多地交给了大哥张西营和栓柱等人,他自己的心思,则飘向了更深邃的老林子。除了狩猎,他心里还惦记着另一件宝贝——人参。
这年头,野生人参虽不像古代那般被传得神乎其神,但依旧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和硬通货。一支品相好的老山参,价值远超等重的黄金。更重要的是,张西龙心里还存着一个更长远的念头——人工种植。他依稀记得前世听闻,吉林抚松那边早已有人开始尝试林下种植园参,若能成功,无疑是条更稳定、更具潜力的财路。而要搞种植,首先得找到优质的野生种源,并学习它们的生长习性。
进山寻参,不同于狩猎,需要的是极致的耐心、细致的观察力和一份可遇不可求的运气。张西龙没有大张旗鼓,只叫上了经验最老道、也最沉得住气的福海。两人带上干粮、小锄头(快当签子)、红绳、铜钱以及防备蛇虫的草药,轻装简从,向着屯子后山那片最古老、也最人迹罕至的原始混交林进发。
“寻参这事儿,急不得,也强求不得。”走在幽暗的林间小道上,福海慢悠悠地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林中显得格外清晰,“得看山神爷赏不赏饭吃。有时候在林子里转悠十天半个月,也未必能见到一苗像样的。”
“我明白,福海叔,咱就是碰碰运气,顺便看看林子里的情况。”张西龙点点头,目光如同梳子般,仔细地扫过林下的每一片草丛,每一棵奇特的植物。他知道,人参喜阴凉、湿润,多生长在腐殖质深厚、排水良好的针阔混交林下,尤其喜欢伴生在椴树、柞树周围。
越往林子深处走,光线越发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带着甜腥气的腐叶味道。参天古木遮天蔽日,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如同海绵般的苔藓和落叶层,踩上去悄无声息。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静谧而神秘。
两人不再交谈,只是默默地走着,仔细地搜寻。福海经验丰富,他更注重观察地形和植被群落,寻找那些可能孕育宝参的“参窝子”。张西龙则凭借着他过人的目力和那份难以言喻的直觉,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痕迹。
时间在寂静的搜寻中缓缓流逝。一上午过去,除了发现几株不起眼的、年份尚浅的“灯台子”(三年以下的小参)和“二甲子”(四到五片复叶的参),并无太大收获。
中午,两人找了处干燥的倒木坐下,啃着冰冷的玉米饼子。
“这老林子,好东西是有,可也藏得深啊。”福海喝了口水,感叹道。
张西龙没说话,他的目光被不远处一丛生长在巨大椴树根旁的奇特植物吸引了。那植物茎秆纤细,顶端顶着几颗鲜红欲滴的浆果,在阴暗的林下显得格外醒目。
“那是…?”张西龙站起身,走了过去。
福海跟过来一看,眼睛微微一亮:“是‘红榔头’!人参的果实!这附近肯定有参!”
两人精神大振,立刻以这丛红榔头为中心,在周围小心翼翼地搜寻起来。他们俯下身,几乎是匍匐在地,拨开一层层的落叶和杂草,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任何一点线索。
“在这儿!”突然,福海压低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指向椴树根另一侧一处微微隆起的地面。
张西龙凑过去,只见在厚厚的苔藓和腐叶间,一株形态优雅的植物悄然独立。它约莫一尺来高,茎秆顶端分出五片掌状复叶,每一片小叶都舒展着,呈现出健康的绿色,正是典型的“五品叶”人参!(注:野外人参生长缓慢,一年增一片复叶,五品叶代表至少已生长十几年,颇为珍贵。)
“五品叶!好家伙!”福海声音带着颤抖,他小心翼翼地用手中的小木棍,轻轻拨开人参周围的浮土,露出了下面淡黄色、带着紧密横纹的参体(芦头)和几条清晰可见的艼(不定根)。“看这芦头,这纹路,年份不浅了!是棵好参!”
张西龙也是心跳加速。这是他第一次在深山中找到如此品相的野生人参!他按照福海事先的教导,没有立刻动手挖掘,而是先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红绳,小心翼翼地系在人参的茎秆上。
“老辈人讲,人参有灵,系上红绳,它就跑不了啦。”福海解释道,脸上带着虔诚。
系好红绳,两人并没有立刻采挖。福海仔细察看着人参的朝向、周围的土壤和植被,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判断参须可能延伸的方向。这是老放山人的规矩和技巧,力求在不损伤参须的情况下,完整地取出这棵“草中之王”。
“西龙,你看,”福海指着人参茎秆倾斜的方向,“参须多半是往这边长的,咱们得从这边慢慢清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