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泽笑笑没说话,心里却在盘算——鳝鱼是个出路,可要真想过上好日子,得多几条门路。
夜里,月亮升得高,塘边的蛙声一阵接一阵。李二虎提着一盏马灯,小心走到岸边,灯光一照,浮漂一动不动。
“老大,好像没动静啊。”
“别吵。”宋仁泽蹲下身,眯着眼看。忽然,浮漂晃了两下,接着猛地往下一沉。
“上钩了!”李二虎惊喜地低叫。
宋仁泽反应极快,一把握住竹竿,往上一提,竿身立刻弯成了弓。水面翻起一团泥泡,一条半尺长的鳝鱼扭着身子,闪着黄油似的光。
“看这体格,起码一斤多。”宋仁泽咧嘴笑。
李二虎急忙拿竹篮子接:“快快,别让它滑跑了!”
两人合力把鳝鱼装进去,鳝鱼还在篮子里拼命扭动,打得啪啪响。
“有门路!”李二虎喜得眼睛都眯了,“再来几条,就发了!”
“别高兴太早,”宋仁泽提起竹竿又放了一钩,“这活儿得靠耐心。”
他们守到半夜,又起了两条小的。月亮从云后出来,照得塘边亮堂堂的。风一吹,草丛里传来“唦唦”的声响。
李二虎一激灵:“老大,那是啥?不会是蛇吧?”
“嘘。”宋仁泽把灯光照过去,一只野兔蹿了出来,耳朵一竖,转眼钻进了树林。
“野兔!”李二虎低声嚷,“要不要逮?”
“没带套子。”宋仁泽摇头,“别惊着它,改天白天去布陷阱。”
“那行,咱明儿一早上山?”
“嗯。鳝鱼先拿去供销社卖掉,换点盐米。再去山里碰碰运气。”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村头的鸡才叫。两人背着竹筐,带着干粮,往山那边去了。山路湿滑,树叶上还挂着露水。远处传来“咕咕”的野鸽子声。
“老大,你说这山里真有黄精?”李二虎边走边喘。
“有。”宋仁泽一边拨开荆棘,一边道,“以前我爹挖过。根像人参,黄的,掰开有汁。得在阴湿的地方找。”
“那可得值钱。”李二虎舔了舔嘴唇,“要是能挖上一两斤,咱俩就能买条新网。”
“别想那么多。”宋仁泽笑笑,“先找着再说。”
走到半山腰,太阳刚透出一点光。两人停下来歇口气,李二虎掏出干馍啃了两口,忽然指着前头低声说:“老大,你看,那不是有人?”
宋仁泽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三个人蹲在林子边,手上拿着小锄头,旁边放着一筐东西。
“是外村的。”他皱眉,“看来真在挖药。”
“要不要过去看看?”
“别。别惹事。”宋仁泽压低声音,“人多眼杂。咱往这边绕,从后山走。”
他们绕过一片竹林,来到一处湿洼地,地上全是苔藓,潮得能拧出水。宋仁泽蹲下身,扒开泥,忽然笑了。
“找着了。”
“真有?”李二虎眼睛瞪圆。
“看这根——黄精没错。你看这茎,细而直,根下成串。”宋仁泽小心挖出来,一串根茎像一串小葫芦,色黄,带着泥香。
“这得值老钱!”李二虎兴奋得直搓手。
“别声张。先挖几株,藏着。山下那帮人要看见,准惹麻烦。”
他们挖到中午,装了半筐。太阳越晒越狠,蝉叫声一阵比一阵高。李二虎擦汗:“老大,咱是不是该回去了?再晚点,怕下山难走。”
“嗯。”宋仁泽点点头,“回去先晒干,别让它坏了。”
回到村口,两个小孩在河边摸螺蛳,见他们背着筐回来,跑过来嚷:“二虎叔,捉到啥了?”
“宝贝!”李二虎神秘地眨眨眼,“你们长大了我再告诉。”
小孩咯咯笑着跑开。宋仁泽看着那群孩子,心里忽然一阵酸意——这些小崽子,天天光着脚在水里跑,将来可不能一辈子这样。
到了他家院子,妻子早在晒稻谷。见他回来,忙迎上来:“咋才回?饭都凉了。”
“有收获。”宋仁泽放下筐,扒开草,一根根黄精显出来。
女人愣了下,惊喜道:“这不是山药吧?这是真黄精?”
“真货。”宋仁泽笑,“明儿拿去供销社试试价。”
夜里,村子里传来蛙声、狗吠,还有远处打谷机的轰响。李二虎提着酒壶跑来:“老大,今晚喝一口?庆祝下!”
“行。”宋仁泽拿出两只粗瓷碗,倒上半碗。两人对着灯光一碰,清脆一响。
“老大,”李二虎咧嘴笑,“你说,咱这日子是不是要见晴天了?”
李大宝蹲在一旁,捞了根竹竿搅了搅,咂舌道:“嗬,这鱼怕有五十斤吧?得卖好几块钱。”
宋仁泽笑了笑,“你小子就知道惦记钱。先把活干利索,血不放净,这鱼肉一股腥气,卖都卖不出好价。”
“我又不是没听你说过。”李大宝嘿嘿一笑,拿着抹布擦了擦刀柄,“昨晚那一网,咱算是走了好运,村里别的人都只捞了点黄花鱼、小鲈鱼。”
“天时地利。”宋仁泽淡淡一句,抬眼望了望海边,暮色压下来,天与海混成一色,远处还能听到潮浪拍石的声音,“海浪高,鱼群被逼近岸,咱的网正好横在那道沟上,不中也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