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谪仙染恙泊江村
长江的夜,并非总是诗意盎然。一连三日,江上起了茫茫白雾,非雨非晴,将天地都笼罩在一片黏湿的混沌里。客船仿佛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灰白色的茧中,唯有脚下汩汩的水声,证明他们仍在前行。这种天气,连带着人的心情也一并沉闷起来。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素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谪仙人,竟在这连绵的湿气中病倒了。
李白斜倚在船舱的卧榻上,脸色有些苍白,平日里神采飞扬的眸子此刻也略显黯淡,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压抑的低咳。他这病来得突然,并非什么重症,只是偶感风寒,加上连日江行,湿气侵体,引得旧日胸中些许郁气浮动,精神便恹恹的。
“先生,药煎好了。”林恒(主角)端着一碗黑褐色的药汁,小心翼翼地走到榻前。那药味苦涩,瞬间在狭小的舱室内弥漫开来。
李白瞥了一眼,眉头微蹙,像个不愿吃苦的孩子般挥了挥手:“拿开拿开,区区小恙,何须此等苦物?不如取我酒来,三杯下肚,百病全消!”
林恒心中苦笑,这位诗仙的性子,他算是越发了解了。洒脱不羁是真,但在某些方面,也固执得可以。他耐着性子劝道:“先生,酒性烈,此刻饮用恐与病症相冲。这药是方才靠岸时,学生特地向岸边渔村的一位老丈求来的柴胡、生姜等物所煎,最是对症。您且忍耐一下。”
原来,半个时辰前,船家见雾气太重,兼之李白身体不适,便临时将船泊在了江边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旁,打算等雾散些再走。
李白仍是摇头,目光投向舱窗外那片化不开的浓白,语气带着些许自嘲:“想我李太白纵情山水,酒剑相伴,何曾如此娇弱过?真是……咳……煞风景。”
林恒正不知如何再劝,船老大在舱外喊道:“小郎君,村里那位懂些草药的老丈来了,说再看看。”
话音未落,一位身着葛布短衣、精神矍铄的老者已弯腰走了进来。他看了看李白的神色,又探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操着浓重的楚地方言道:“这位官人,湿邪入体,郁结在心,光靠发汗还不够,须得静养,更忌酒。这药,是一定要喝的。”
连番被劝,李白无奈,终是接过药碗,闭着眼,如同饮下最劣质的浊酒一般,一口气灌了下去。那苦涩的味道让他整张脸都皱了起来。林恒连忙递上清水。
老者见状,呵呵一笑:“官人是个爽利人。我们这江边村落,湿气重,这等病症常见。若官人不弃,老朽家中还有些自采的紫苏叶,用来煮水泡脚,驱寒祛湿最是有效,不如请官人移步寒舍,稍作调理?”
或许是汤药下肚后精神稍振,又或许是被老者的热情所动,更或许是被这困于舟船的憋闷所扰,李白沉吟片刻,竟点头同意了。于是,在林恒的搀扶下,二人随那老者下了船,踏上江岸泥泞的小径,向雾霭深处的村庄走去。
村子极小,仅有十几户人家,茅屋竹篱,依着江畔一片缓坡而建。此刻被大雾笼罩,更显静谧,唯有几声犬吠和孩童的嬉闹声从雾中传来,带着人间烟火的暖意。
老者的家就在村头,一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院,屋檐下挂着成串的干辣椒和玉米,墙角堆着渔网。堂屋内,火塘里的柴火正噼啪作响,驱散着屋内的潮气。
老者让家人烧了热水,放入紫苏叶,让李白泡脚。温热的水汽蒸腾起来,带着紫苏特有的辛香,李白靠在竹椅上,苍白的脸上终于泛起一丝红润,紧蹙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趁着这个空档,林恒与老者攀谈起来。老者自称姓屈,祖上世代居住于此。提及姓氏,林恒心中一动,问道:“老丈姓屈,莫非与三国时那位屈氏有关?”
屈老丈摆摆手,脸上却带着一种悠远的神情:“年代久远,族谱早已散佚,不敢妄称名门之后。不过,我们这一带,老辈人都传说,当年三国争雄,吴蜀在此拉锯征战,死了不少人,江底沉了不知多少骸骨,岸边也埋着无数无名的坟冢。所以啊,这江雾起来的时候,有时便不只是雾咯……”
他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神秘的意味,让林恒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哦?老丈何出此言?”连闭目养神的李白也微微睁开了眼睛,似乎被勾起了兴趣。
屈老丈见两位“官人”有兴趣,便打开了话匣子:“老辈人讲,这雾里有东西。不是精怪,也不是鬼魂,是那些沉在江底、埋在岸边的兵将们,一口未散的‘杀气’和‘执念’。它们化在这雾里,寻常人吸入,体健者或只是心烦气躁,体弱者或本就心有郁结者,便容易引动内息,如同患病。所以我们都管这叫‘兵瘴’。”
“兵瘴?”林恒心中凛然。这个说法,带着浓烈的楚地巫鬼文化的色彩,既原始又充满了想象力。他穿越而来,对这类超自然的解释本能地存疑,但联想到李白此刻的症状,以及他胸中本就常怀的块垒,又觉得这说法竟有几分奇异的贴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