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然心中一动,知道自己赌对了。他故作神秘地一笑:“机缘巧合,曾于蜀中友人处,得见太白先生些许逸篇残句,惊为天人。听闻其人好游历,常纵情山水,寻仙访道,不知其翩然仙踪,如今可至我江夏否?”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核心目标——打听李白的行踪。
就在这时,席间一位一直沉默寡言、身着道袍的中年文士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谪仙’?小友这个比喻,倒是颇为贴切。”他望向李沛然,眼神深邃,“李太白之诗,确非常人所能为,近乎道矣。”
郑元朗见状,主动介绍道:“这位是栖霞观的玄明道长,精研道典,亦是我辈中人。”
玄明道长对李沛然微微颔首,继续道:“小友既能识得太白诗中之‘仙气’,可见慧根不浅。至于其行踪……”他捋了捋长须,沉吟道,“月前,贫道确曾接到方外友人来信,提及李太白似已离了安陆,沿汉水而下,方向……或指我江夏。然其人行止如云鹤,无拘无束,何时能至,乃至是否真会在此停留,皆属未定之天。”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证实了李白可能前来江夏,更指出他已在路上!李沛然强压下心中的狂喜,保持面色平静,向玄明道长郑重一礼:“多谢道长指点。”
经此一番言论,李沛然在诗会上的地位悄然改变。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边缘人物,而是能提出新颖见解,并且似乎与那位神秘的“谪仙”李白有着某种微妙联系的独特存在。郑元朗对他的态度明显热络了许多,主动邀他同席饮了几杯酒,询问了些许关于蜀中以及他对李白其他诗作的看法。崔明远面色阴沉,却也不好再当场发难。
诗会散场时,月色已上中天。李沛然婉拒了郑元朗派人相送的好意,独自走在回返住所的青石路上。夜风拂面,带着江水的湿气,吹不散他心头的火热。
玄明道长的话在耳边回响。“沿汉水而下”,“方向或指江夏”。希望大增!
然而,就在他转过一个街角,即将抵达与许湘云暂居的小院时,暗影中,忽地闪出三条魁梧的身影,堵住了去路。为首一人,脸上带着狞笑,赫然是崔明远身边那个常跟着的恶仆。
“李公子,诗会上出尽了风头,这就想走了?”恶仆捏着拳头,骨节咔咔作响,“我家公子说了,想请公子再去喝杯‘醒酒茶’,顺便……聊聊你那‘谪仙’的故事!”
李沛然心中一沉,暗道不好。崔明远果然不肯善罢甘休,竟在此处派人用强!他孤身一人,手无缚鸡之力,如何应对?
他下意识地后退一步,目光急速扫视着寂静的街道,寻找脱身之机,心中念头飞转:是大声呼救,还是尝试用计周旋?许湘云还在院中等待,若她闻声出来,岂非一同陷入险境?
夜色浓重,危机骤临。他与诗仙似乎仅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一段路,却陡然变得凶险莫测起来……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