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离大明边关越来越近,气氛反而变得更加凝重。
接应人员带来的消息越来越明确:
京师方面,在于谦等人的强力主导下,为了稳定国本、抵御外侮,已经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新帝。
并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瓦剌大军趁势南下,正围攻北京!
马车在一处隐秘的接应点短暂休整时,陈兴将朱祁镇叫到一旁,神色严肃。
“祁镇,京师的消息,你应该也听到了。”陈兴开门见山,“于廷益他们的选择,从大局上看,没错。”
“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是强敌压境之时。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来凝聚人心,调动全国力量。”
他顿了顿,仔细观察着朱祁镇的表情:“现在新帝已立,北京正在鏖战。你…有什么打算?”
朱祁镇坐在一块石头上,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根粗糙的拐杖。
经历了生死边缘的挣扎、目睹了忠臣惨烈的牺牲、承受了身体残疾的痛苦。
他身上的骄矜之气已被磨去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与沧桑。
他沉默了良久,才缓缓抬起头,眼中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只有一片近乎死水的平静。
“姑太爷,”他轻声开口,面对这个年轻人,他叫得越来越顺口,仿佛已经接受了陈兴身上无法解释的奇迹。
“这一路,我想了很多。女真之事,绝非偶然。他们怎能如此精准地截我粮草,知我行踪?朝中…定然有人不愿见我掌权,甚至…希望我死。”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一种冰冷的洞悉:“这个皇帝,我做得失败,不得人心。”
“连身边最亲近的臣子都要反我…如今又成了这般模样…”他苦涩地拍了拍自己瘸了的腿。
“一个跛脚的皇帝?如何君临天下?岂不惹天下人耻笑,有损国朝颜面?”
他长长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起伏的山峦,仿佛在看自己那一片狼藉的过去:
“经此一劫,我才发现,能活着,能平淡地呼吸,已是莫大的幸运。那个位置…太累,太冷,我不想再回去了。”
陈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朱祁镇转过头,看向陈兴,眼神异常清澈和平静:
“祁钰…他是我弟弟,从小我们一起跟着您学习,他性子沉稳,比我能忍,也比我更懂得如何与文官相处。”
“他来做这个皇帝,或许…对大明更好。我相信他,也相信于先生。”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个深思熟虑的决定:“所以,姑太爷,我想…就此‘死’了吧。”
“野狐岭一战,太上皇朱祁镇,力战殉国,尸骨无存。这个结局,挺好。”
他甚至还努力挤出了一丝苦涩却释然的笑容,“就让一切,都结束在那里。对我,对大明,都好。”
陈兴看着眼前这个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几十岁的年轻人,心中百感交集。
有惋惜,有同情,也有几分欣慰——至少,他看清了,也放下了。
这份在绝境中悟出的豁达,或许比他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苦苦挣扎,对他个人而言,是更好的归宿。
“你想清楚了?”陈兴沉声问,“一旦‘死’了,就再也不能回头。世间再无正统皇帝朱祁镇!”
朱祁镇重重地点了点头:“想清楚了。只是…怀安兄和那些知晓我身份的下属…”
“放心,”陈兴打断他,“我会处理。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弟。”
“因战乱家破人亡,被我救下,随我回京安置。至于怀安,他永远值得信任。”
朱祁镇,不,现在应该叫他朱尘了,凡世间一粒尘埃。
他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虽然前途未卜,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笼罩了他。
他望着大明京城的方向,心中默念:祁钰,我的弟弟,大明…就交给你了。
---
我们将时间拨回到,大明帝国决定国运的那几日。
野狐岭明军惨败、皇帝下落不明、瓦剌大军乘胜南下的消息。
如同接连的重磅砝码,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北京城时,整个朝廷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混乱。
紫禁城内,人心惶惶。往日庄严肃穆的朝堂,此刻如同炸开的油锅。
“十几万大军啊!就这么没了?!”
“陛下!陛下到底怎么样了?!”
“瓦剌人就要打过来了!北京守得住吗?”
失败的巨大打击和皇帝生死未卜的焦虑,急需一个宣泄口和承担责任者。
很快,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那个已死于乱军之中的宦官。
“都是王振!是这个阉竖蛊惑圣心,挟持陛下,才致使我军轻敌冒进,遭此大难!”
“请太后、郕王殿下速下旨,夷王振三族!以谢天下!”
文官们群情激愤,仿佛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一个死人身上,就能减轻眼前的危机。
他们甚至冲击了王振的府邸,将其亲信爪牙当场打死数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