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正统十一年,弗朗机。
经过两年多的暗中经营和力量积蓄,陈兴觉得时机已然成熟。
他的商业网络、信息渠道以及通过慈幼堂和养生院培养的基层力量,都已铺设到位。
现在,他需要一场足以震动国本的行动,来收拢最后的网。
命令通过加密的信件,经由绝对可靠的大明商船队带回了国内。
陈兴联系陈怀安和陈念恩动用了积累数十年的庞大人脉和商业关系。
江南的沈家、湖广的米商行会,这些昔日“长兴公”旧部或受过其恩惠的势力,虽不知新任长兴公具体意欲何为,但依旧高效地运转起来。
庞大的船队开始集结,满载着从江南鱼米之乡和湖广粮仓调运出的优质稻米、小麦,总计二十万石。
这是一个足以影响一方经济的恐怖数字。船队扬起风帆,浩浩荡荡,再次跨越重洋,驶向弗朗机。
当第一批粮船抵达里斯本港口时,并未引起过多注意。
毕竟,陈兴的商船队来往已是常事。但很快,弗朗机人就发现了不同。
几乎一夜之间,在里斯本、波尔图等主要城市的繁华地段或平民聚居区,同时挂起了一块块崭新的匾额——“惠民粮铺”。
店铺装修简洁却干净结实,门口贴着巨大的告示,用弗朗机语写着:
“新粮上市,售价低于市价三成!每日充足供应,绝不限购!”
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但当第一批胆大的市民走进店铺,发现里面堆满了颗粒饱满、香气扑鼻的东方粮食。
并以低得令人咋舌的价格真的不限量出售时,消息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平民沸腾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粮食支出是生活中最大的负担之一。
陈兴的“惠民粮铺”就像是在干旱中降下的甘霖,门口迅速排起了长龙。
“上帝啊!这是真的!比市场便宜太多了!”
“感谢仁慈的东方商人!这个月我的孩子们可以吃饱了!”
“快去买!听说不限量!”
热烈的抢购潮持续不断。“惠民粮铺”的粮食似乎无穷无尽,一船接一船地运来,补充着库存。
陈兴用他大明陈氏餐饮的强大物流网络,确保了供应永不中断。
这一举动,对于弗朗机本土的中小粮商而言,却是灭顶之灾。
他们的粮食收购成本远高于陈兴的售卖价,陈兴是大规模采购+自有海运,成本极低,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试图咬牙降价,几天就亏得血本无归。
顾客全部流向了“惠民粮铺”,他们的粮食堆在仓库里发霉,也无法偿还收购粮食的欠款。
短短一两个月内,大批中小粮商破产倒闭,哀鸿遍野。
这时,陈兴的代理人出现了。
他们“慷慨”地提出,可以以略高于陈兴售价,但远低于这些粮商成本价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积压的粮食。
走投无路的粮商们,为了挽回一点点损失,不得不屈辱地将辛苦收购来的粮食贱卖给击垮自己的人。
通过这种方式,陈兴不仅消耗了竞争对手的库存,进一步巩固了价格控制权。
更顺势将几乎所有民间粮食供应渠道都纳入了自己掌中。
他几乎垄断了弗朗机主要城市的民间粮食命脉。
平民们对此欢欣鼓舞,他们只关心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粮食。
对“那位好心的东方男爵”和“大明商人”感恩戴德,依赖日深。
他们并不知道,自已的饭碗已经悄然交到了一个异国人的手中。
陈兴站在里斯本“神秘楼”的顶楼,俯瞰着城市。
街上,“惠民粮铺”前的队伍依旧漫长,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获得实惠的满足。
他神色平静,无喜无悲。
“惠民粮铺”的低价粮食风暴持续了数月之后,其深远的影响开始如同涟漪般扩散,最终冲击到了弗朗机社会的根基——农业。
粮食价格被长期压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对于城市平民是福音,但对于广大种植粮食的农民来说,却是灾难。
他们辛勤劳作一年的收获,拉到市场上出售,所得的钱币甚至难以换回足够的生活必需品。
更别提添置农具、修缮房屋了。所谓“谷贱伤农”,怨声开始在乡村田野间蔓延。
就在这个时候,陈兴再次出手了。
他通过各地的道观、慈幼堂、工坊以及新设立的“农务协调所”,派出手下人员,大张旗鼓地宣布了一项新的“惠民”政策:
“大明帝国急需优质棉花织布,感念弗朗机百姓之困苦,现任长兴公特允,愿以高于现今欧洲市场价整整两倍的价格,无限量收购弗朗机出产的所有棉花!”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两倍的价格!无数农户听到这个数字,眼睛都亮了。
他们迅速算了一笔账:种粮食亏本,种棉花却能获得以往难以想象的暴利!
为了让农户彻底放心,陈兴的代理人还拿出了一份印制精美的“保价收购协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