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宏图很重要,三年之约也很紧迫,但此刻,让妻子闻到喜爱的花香;
让百姓冬天餐桌上多一盘绿菜,在陈兴心中,同样重若千钧。
从京郊皇庄回来,陈兴仍是兴致高昂。
看着身侧眉眼间带着些许倦色却依旧温婉的崇宁,他心中一动,笑道:
“今儿个高兴,别让厨房忙活了,我亲自下厨,给你和怀安弄几个小菜。”
崇宁闻言,眼中闪过惊喜和一丝促狭:
“哟,咱们长兴公爷还有这闲情逸致?莫不是又琢磨出什么新菜式,拿我娘俩当试菜的?”
“嘿!瞧你说的!”陈兴故意板起脸一边说,“我的手艺,那可是……嗯,经过时间考验的!”
一边吩咐下人:“去,告诉怀安,让他晚上回来吃饭,就说家里加菜。”
厨房里的厨娘伙夫们见公爷亲自驾到,吓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陈兴却挥挥手:“都歇歇,今儿这灶台归我用。给我打下手就行。”
他扫视了一眼现有的食材,心里便有了数。考虑到崇宁的年纪,饮食需清淡养生。
他取来新鲜钓上的鳜鱼,片得薄如蝉翼,用葱姜汁、少许黄酒略腌,准备做个清蒸,火候要恰到好处,以求鲜嫩爽滑。
又选了嫩豆腐,用鸡汤慢慢煨着,只加几粒盐调味,撒上些切得极细的香蕈末。
春日里存的笋干泡发后,与几片腊肉同炒,取其咸鲜。
最后是一道简单的清炒豆苗,只用了蒜蓉和盐,要的是那股子清脆鲜甜。
还特意用红枣、银耳炖了一小盅冰糖羹,温润滋养。
每道菜他都亲力亲为,动作娴熟得让旁边的专业厨娘都暗自咋舌。
崇宁也没回房,就倚在厨房门口看着,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他专注的侧脸和冒着热气的灶台上,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与宁静。
暮色渐起时,陈怀安赶回了府中。他如今任职的地方事务繁忙,但接到父亲的消息,还是立刻放下了手头的事。
进了花厅,只见桌上已摆好了四菜一汤,虽不奢华,却样样精致,香气扑鼻。
父亲正亲手给母亲盛汤,画面温馨和睦。
“父亲,母亲。”陈怀安恭敬行礼,脸上带着回家的松弛笑容,“今儿是什么好日子?劳动父亲亲自下厨。”
“没什么日子,就是高兴。”陈兴示意他坐下,“尝尝,看我的手艺退步了没有。”
一家人围坐桌边,没有食不言的规矩。陈怀安先给父母布了菜,自己才尝了一口清蒸鳜鱼,顿时眼睛一亮:
“鲜!父亲这火候掌握得真是绝了!比宫里御膳房做的都嫩滑。”
崇宁也小口喝着银耳羹,点头微笑:
“嗯,甜而不腻,火候正好。这么多年,手艺依旧啊。”
陈兴得意地呷了一口自家酿的米酒:“那是,我的本事多着呢,慢慢你就知道了。”
他看向陈怀安,“衙门里最近怎么样?那帮老油子没给你使绊子吧?”
陈怀安早已能独当一面,沉稳答道:
“劳父亲挂心。一切都好,几位都督看在父亲面上,对儿子也多有关照。”
“只是近日北边传来的消息,蒙古一些部落似乎有些不安分,偶有骚扰边市,抢掠物资的行为,边军与之时有小规模冲突。”
陈兴闻言,眉头微蹙:“蒙古……草原上野心家不少。北边军备绝不能松懈,回头我再跟陛下和太皇太后提提。”
“你在大都督府,这些军情要时刻留意,有什么异动,立刻告诉我。”
“是,儿子明白。”
话题又转到家常。陈兴说起白天去皇庄搭暖棚的事,描述着冬天里能长出夏天蔬菜的景象。
陈怀安听得啧啧称奇:
“父亲此法若成,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若能推广开来,百姓冬日餐食便能丰盛许多。”
“是啊,以前光盯着那些大事,反倒把这些能直接让百姓得实惠的小点子给忽略了。”
陈兴感慨道,“以后这类事,得多想多做。”
崇宁看着丈夫和儿子讨论着家国百姓,眼中满是欣慰。她轻轻插话道:
“念恩那丫头前日来信了,说新开的几家酒楼生意都好,她又在琢磨着开一家专做药膳滋补的馆子,说是要从岭南请师傅来。”
陈兴哈哈一笑:“这丫头,比她爹我会做生意!”
“随她折腾去,反正咱家也不指望着她赚钱,她高兴就好。等哪天折腾累了,就回来。”
提到妹妹,陈怀安也笑了:“念恩心思活络,又能吃苦,在商贾之道上颇有天分。父亲不必担心。”
一顿家常便饭,就在这样轻松温馨的氛围中进行着。
没有军务的紧张繁忙,只有夫妻父子间的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饭后,陈怀安陪着父母在庭院中散步消食,月色如水,花香暗浮。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