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枯燥的队列训练,也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兵痞子,第一次有了“整体”的概念。
当成千上百人踩着同一个鼓点,步伐一致地前进时,大地仿佛都在震动,一种难以言喻的磅礴气势油然而生,让旁观者都感到心悸。
陈兴搞来的“新花样”层出不穷:设置泥潭、矮墙、绳网、独木桥组成的障碍场,让士兵们分组竞赛;
组织营与营之间的对抗搏击,规则简单——把对方全部放倒就算赢,胜者加餐有肉;
甚至夜间搞紧急集合,哨声一响,三通鼓内必须披挂整齐到位。
怨言依旧有,但少了。因为所有人都发现,这位长兴公简直不是人!
他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每个训练科目,他都亲自示范。士兵跑十里,他跑二十里;
士兵爬一次障碍,他爬三次;七十多岁的人,搏击起来三五个壮汉近不了身。
他骂人虽狠,但赏赐也极其大方——训练成绩突出的,真金白银、酒肉布匹,毫不吝啬。
而且他永远和士兵吃一样的大锅饭,蹲在田埂上就能和底层军士唠家常。
那些“监军谏议使”们也渐渐摸到了门道。
他们不再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在士兵累瘫时默默递上一碗水,在有人想家时陪着说说话。
把训练表现优异的士兵名字写在营地的红榜上,甚至帮着不识字的士卒写家信。他们反复强调:
“咱们苦练,不是为了长官,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更是为了咱自己以后能活着挣军功,光宗耀祖!”
“咱们是一个锅里抡勺子的兄弟,得互相帮衬!”
三个月后 校场大阅前夜
陈兴进宫,暖阁内。“布置给你的作业,明天京营检阅的发言想好了吗?”陈兴一边用杯盖刮着浮沫一边说道。
“姑太爷,我想了想,如果尽是些‘皇恩浩荡’、‘将士用命’的套话,听着没劲。”
陈兴微微抬眼“是啊…那你觉得,底下那些兵士,累死累活练了三个月,最想听什么?最需要听什么?”
朱祁镇愣了一下,蹙眉思索:“他们……应该想得到认可?想知道自己的苦没白吃?”
“还有呢?”陈兴引导他,“他们为什么愿意吃这份苦?仅仅是为了那几两赏银?”
少年皇帝眼睛渐渐亮起来:“是为了……变得更厉害!是为了将来能打胜仗,能活着回来!”
“是为了……对得起他们身上的军服和手里的刀!”
陈兴笑了:“那就把你刚才想的,用你自己的话,大声告诉他们。”
“别忘了,你现在是他们的皇帝,也是他们的最高统帅。”
“说的话,要能钻进他们心里,能让他们记着,明天上了场更有劲,将来上了战场敢拼命。具体怎么说,你自己琢磨。”
朱祁镇重重地点了点头,重新坐回案前,提笔沉思。
第二日。
朱祁镇和太皇太后亲临,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京营官兵精神抖擞,鸦雀无声。
当穿着崭新号服、盔甲鲜明的方阵,踩着震天动地的整齐步伐,如同钢铁城墙般通过阅台时。
所有文官都惊呆了。那冲天的杀气、严整的军容、锐利的眼神,与三个月前判若两军!简直和万国来朝时的精英阅兵方阵有一拼。
朱祁镇激动得小脸通红,紧紧抓着御座的扶手。太皇太后眼中也满是欣慰。
演练结束后,全军肃立,鸦雀无声,目光都聚焦在阅台上的少年天子身上。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他没有拿任何文稿,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张黝黑、疲惫却眼神灼热的面孔。
他运起还不算浑厚但足够清晰的嗓音,大声说道:
“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简单的开场,却让许多士兵下意识挺直了腰板。
“朕,看到了你们的汗水!看到了你们的改变!看到了你们身上,有了我大明军人该有的虎狼之气!”
“有人说,太平年月,练这么苦干什么?”朱祁镇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朕告诉你们,练!就是为了让这太平年月,能一直太平下去!”
“让你们的父母妻儿,能永远安心过日子!让任何敢窥伺我大明的敌人,听到你们的名字,就吓得发抖!”
他的话语朴素,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真诚和力量,砸进每个士兵的心坎里。
“你们吃的苦,朕记着!你们流的汗,大明记着!”
“今日校场上的磨砺,为的是将来战场上,你们能多杀敌,能活着回来领赏受功,光宗耀祖!”
“你们,是大明的长城,是朕倚仗的刀锋!大明,为有你们这样的将士,而骄傲!”
“万岁!万岁!万岁!”台下,沉默片刻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声浪直冲云霄,许多士兵吼得脖子上青筋暴起,眼眶发热。
皇帝的话,说到了他们心窝里,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陈兴站在一旁,看着身边激动得微微发抖的少年皇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