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立刻诊脉,只是细细地观察着徐皇后的气色、眼神、呼吸。徐皇后任由他看,眼神温柔而坦然。
“嫂子,让我给你请个脉。”陈兴轻声道。
徐皇后微笑着伸出手腕。那手腕纤细得几乎只剩骨头,皮肤下的青色血管清晰可见。
陈兴的手指搭上去,凝神细察。脉象微弱、迟缓、散乱,如同风中残烛,时有时无,正是油尽灯枯之象。
与御医的诊断,毫无二致。一股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陈兴。
纵使他医术通神,来自后世,面对生命自然凋零的规律,他也无能为力。
他收回手,对上徐皇后那双清澈了然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不甘,只有平静的接受和一丝淡淡的、对眼前人的关切。
“兴弟,嫂子这身子,自己心里有数。”徐皇后先开了口,语气云淡风轻,仿佛在谈论一件寻常小事:
“能看到你平安回来,嫂子心里就踏实了,高兴了。别为难,也别劝你四哥,他呀,就是……一时转不过弯来。”
陈兴喉头哽咽,艰难地开口:“嫂子……”
“好了,不说这个了。”徐皇后打断他,脸上露出孩童般期待的笑容:
“嫂子想求你件事儿。好久没吃到你做的饭菜了,想的慌。”
“能不能……给嫂子做顿家常饭?就咱们两家人,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
“就像当年在北平,你给高炽他们做病号饭的时候那样?”
陈兴用力点头,把翻涌的情绪压下去,露出一个笑容:“好!嫂子想吃什么?臣这就去准备!”
“清淡些的,你四哥最近胃口也不太好。你看着做,嫂子都爱吃!”徐皇后笑得眉眼弯弯。
几天后,一场没有宫廷礼仪束缚的“家宴”在坤宁宫偏殿举行。
陈兴亲自下厨,精心烹制。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道清爽可口、营养均衡的家常小菜:
清炖狮子头、碧绿的清炒时蔬、嫩滑的芙蓉鸡片、一道温补的枸杞山药羹,还有一小碟开胃的酱瓜。
主食是熬得软糯香甜的南瓜小米粥。
朱棣小心翼翼地扶着徐皇后在主位坐下,自己紧挨着她。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带着各自的王妃,还有十六岁、眼神清亮的朱瞻基依次落座。
崇宁也安静地坐在一旁。
气氛有些凝滞的开场后,朱高炽率先端起盛着小米粥的碗,脸上努力挤出最温和的笑容,对着徐皇后说:
“母后,您尝尝这南瓜小米粥,姑父的手艺真是没得说,熬得又香又糯,最是养胃。”
“儿子最近也学着养生,少吃荤腥,感觉身子都轻快了不少。”
他说得刻意轻松,甚至带着点夸张,肥胖的身躯努力前倾,像个急于表现的孩子。
徐皇后含笑点头,舀了一小勺:“嗯,是香。炽儿有心了,是该注意些身子。”
朱高煦见状,立刻接上话茬,他清了清嗓子,试图模仿说书人的腔调,讲起去年北巡时遇到的糗事:
“母后,您不知道,有次在关外扎营,夜里闹狼嚎,把老二我的坐骑惊着了!”
“那畜生,嘿!拖着营帐就跑,我穿着单衣在后面追啊追,差点冻成冰溜子!最后还是姑父……”
他讲到关键处,声音突然有点发哽,那句“最后还是姑父骑着马赶过来才制住”的后半句,被他猛地灌了一口汤咽了下去。
他低下头,用力眨了几下眼睛,掩饰瞬间涌上的酸涩,再抬头时,又是那副满不在乎的痞笑:
“咳,反正最后有惊无险,就是那晚冻得够呛!” 他不敢看母亲的眼睛,筷子无意识地戳着碗里的鸡片。
“二叔好笨!” 朱瞻基清脆的声音响起,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直率。他本想活跃气氛。
但看到父亲朱高炽投来的一个严厉又带着哀求的眼神,再看到母亲轻轻摇头,他立刻意识到说错话了。
小脸一白,赶紧补救,“啊,不是……我是说,二叔骑术好,才能追上惊马!对吧,三叔?”
他慌乱地看向最沉默的朱高燧。
朱高燧一直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喝着羹汤,仿佛那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听到侄子点名,他猛地抬起头,眼圈分明是红的。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
却只发出一个短促的、带着浓重鼻音的“嗯”,然后飞快地又低下头,肩膀几不可察地抖动了一下。
手中的勺子差点掉在桌上。他旁边的王妃悄悄伸出手,在桌下紧紧握住了他冰凉的手。
徐皇后将儿子们笨拙的掩饰、孙子强装的笑脸都看在眼里。
她心中既暖又痛,伸出手,轻轻拍了拍身边朱棣紧绷的手臂,柔声道:
“四哥,孩子们多懂事,多热闹啊。你也尝尝兴哥儿做的狮子头,一点不腻。”
她夹起一小块,想放到朱棣碗里。
就在这时,朱瞻基为了弥补刚才的“失言”,又努力笑着对徐皇后说:
“皇祖母,孙儿最近在读《资治通鉴》,读到汉光武帝与阴丽华的故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