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立刻让工人在种植区每隔 2m挖一条 15cm深、10cm宽的排水沟,同时用耙子把表层土耙松,增加透气性。过了半小时,张工再测,第三个点的含水率降到了 4.9%,其他点也都在 4.5%-5.0%之间,符合要求。
接下来开始种植。工人先挖了个 80cm深、80cm宽的树坑,在坑底铺了 5kg腐熟的羊粪肥,再盖 10cm厚的表土,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香樟放入坑中,调整好位置,让树干居中,冠幅朝向主要观赏方向。老杨拿着水平仪,确保树干垂直:“歪了 1cm,再往左挪一点。”
树放正后,工人开始回填土,边回填边用脚踩实,避免有空洞。回填到土球高度的 2/3时,浇了第一遍定根水,每棵树浇了 20L,确保水分渗透到土球底部。张工在旁边看着,叮嘱:“定根水要浇透,但不能积水,浇完后再回填剩余的土,形成一个 10cm高的树盘,方便后续浇水。”
最后是支撑固定。工人用三根直径 8cm的杉木杆,呈三角状支撑在树干 1.8m高度处,杉木杆与树干接触的地方,用软布包裹了 3cm厚的垫层,避免刮风时擦伤树皮。张工用卷尺量了支撑的角度:“60度,刚好,太陡或太缓都不稳。”又检查了绑带的松紧度:“能塞进一根手指就行,太紧会勒伤树干,太松支撑不住。”
傍晚五点,6棵香樟全部补种完毕。夕阳把香樟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绿油油的麦冬草上,紫薇花的花苞在夕阳下泛着红光,整个中心花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张工再次测了胸径和土壤含水率,都符合要求,又检查了支撑和浇水情况,才在《绿化工程验收记录表》上写下:“香樟补种后规格达标(胸径 8.9-9.2cm),种植土含水率 4.5%-5.0%,支撑固定符合规范,同意通过该批次验收。后续需加强养护,每周浇水 2次(每次 15L),每月施肥 1次(氮磷钾复合肥,浓度 0.2%),确保成活率≥95%。”
罗明接过验收表,看着上面的签字,心里松了口气。老杨在旁边擦了擦汗,笑着说:“多亏罗经理和张工指导,不然这次验收真过不了,以后养护我肯定盯紧,再也不马虎了。”
张工收拾好检测箱,拍了拍罗明的肩膀:“政府项目的绿化,不只是种几棵树、铺几块草皮,是给业主打造生活环境,得用心。这批香樟好好养,明年就能遮荫了,业主夏天在树下散步,就能感受到你们的用心。”
夕阳西下,中心花园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洒在香樟树叶上,泛着柔和的光泽。罗明沿着树阵走了一圈,手指轻轻碰了碰新补种的香樟树干,能感觉到树皮的温润。他知道,绿化验收只是预验收的一部分,但每一棵苗木、每一片草坪,都是业主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这些细节做好,才能真正打造出让业主满意的民生工程。
..........................................................
七月十八日的武汉,清晨的阳光带着盛夏特有的热烈,穿透云层洒在常青花园项目部的蓝灰色办公楼顶,把墙面的“民生工程匠心筑家”八个红色大字照得格外醒目。
项目部二楼的大会议室里,空调出风口送出阵阵凉意,却压不住空气中涌动的紧张与期待——今天是预验收总结会的日子,也是距离正式验收仅剩 7天的关键节点,会议桌上码放的红色资料盒、白色验收手册,还有投影幕布上滚动的“预验收问题整改台账”,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持续五天的“质量攻坚战”有多激烈。
早上七点半,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一个小时,罗明就已经坐在了会议室主位。
他穿着件熨烫平整的浅灰色工装,袖口别着支银色钢笔,面前摊着三份文件:《预验收问题整改汇总表》《正式验收倒计时计划》《武汉市优质工程评审标准》。指尖划过汇总表上的“156项问题”“153项整改完成”,他的眉头轻轻蹙了一下——还有 3项遗留问题没闭环,分别是 39号楼公共区域无障碍扶手高度偏差、中心花园麦冬草覆盖率不足、电梯机房应急照明标识缺失,这三项虽不是重大缺陷,却关乎业主生活细节,必须在正式验收前清零。
“罗总,资料都按您说的摆好了!”资料员小吴推着辆工具车走进来,车上的资料盒按“结构”“水电”“幕墙”“绿化”“内装”五大类排列,每个盒子侧面都贴着二维码和标签,标签上详细标注着“问题编号-整改措施-验收结论-责任人”。小吴把《预验收质量评估报告》放在会议桌正中间,报告封面盖着施工、监理、设计、勘察四家单位的公章预留位,只等今天会议确定签字时间,“张工的验收记录和检测报告也都复印好了,每人一份,放在桌位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