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的天光,带着冬日特有的清冽和一丝慵懒,透过窗纸斑驳地洒在堂屋地上。罗明一家早早便起了,灶房里飘出熬粥的米香。今天是“走舅家”的日子,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去李秀云娘家,下午去苗凤娘家。两条线,都得跑。
罗明一边往嘴里扒拉着热粥,一边对正帮父亲罗华平擦脸的罗亮交代:“亮子,你今天任务重。我要先去你嫂子娘家,把节礼送到。你先去舅舅家,我下午再过去。”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两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拍在桌上,“拿着,节礼会买吧?”
罗亮放下毛巾,拿起钱,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自信:“会!外公一份,大舅(苗建华)一份,二舅(苗建军)一份,小舅(苗建设)一份。规矩我懂!”
“嗯,”罗明点点头,补充道,“这几年,外公和大舅帮衬咱家不少,尤其是爸生病那会儿,跑前跑后的。节礼……给他们俩,双份吧。算我和你一人一份的心意。”
旁边正给罗欣扎小辫的苗凤闻言,连忙放下梳子,心疼地说:“大明,你们有这个心就好了!亮亮还没结婚呢,按老规矩不用送节礼的!哪能让他花这么多钱?你挣钱也不容易……”
“妈,您就别操心了。”罗明笑着打断母亲,“亮子现在跟着我干活,手上也有钱了,该学着担点人情往来的担子。再说了,”他掰着手指头给母亲算,“一封鸡蛋糕五块,一瓶洋河大曲十四块,就算八份(外公、大舅双份,二舅、小舅各一份),也才一百五十二块。亮子还能剩点零头,正好去买几个棒棒糖甜甜嘴。”
罗亮一听“棒棒糖”,立刻不满地抗议:“哥!我都多大了?还吃棒棒糖?说出去让人笑话!”
“行行行,随你买啥,买包烟抽都行!”罗明哈哈一笑,不再逗他,“东西不少,提得动不?”
“提不动我就推爸那辆二八大杠去!”罗亮早有打算,“后座上绑个大竹筐,全塞进去!稳稳当当!”
“成,你自己盘算好就成。”罗明对弟弟的机灵劲很满意。他三口两口喝完粥,起身招呼妻儿:“秀云,欣欣,浩浩,收拾好没?咱们也走了!”
李秀云应了一声,抱着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乌溜溜大眼睛的小儿子罗浩(浩浩)出来。罗欣早已穿戴整齐,红棉袄,红头绳,像个小福娃,兴奋地跑过来。
罗明推出那辆擦拭得锃亮的二八加重永久牌自行车。他先把罗欣抱起来,放在前梁特制的、缠着厚厚布条的小座位上,叮嘱道:“抱紧车把,别乱动。”然后跨上车,李秀云抱着浩浩,侧身稳稳地坐在后座上。
“爸,妈,我们走了!”罗明回头喊了一声。
“路上慢点!”苗凤追到门口叮嘱。
车轮转动,碾过村道上薄薄的晨霜,发出沙沙的轻响。
罗明蹬着车,载着一家四口,迎着初升的、带着暖意的冬日阳光,朝着李秀云娘家的方向驶去。
罗亮则推着父亲那辆更旧些的二八大杠,后座上绑着一个硕大的竹筐,里面很快会装满沉甸甸的节礼,朝着另一个方向,开始他作为“大人”的第一次独立人情往来。
李秀云的娘家在邻村,不算太远。自行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前行,罗欣兴奋地看着两边飞速掠过的枯黄田野和光秃秃的树林,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
浩浩则趴在妈妈怀里,睡得香甜。
半多小时后,熟悉的村落轮廓出现在眼前。刚进村口,就看到李秀云的大哥李志文已经等在路口张望了。
“大哥!”李秀云远远就挥手喊道。
“哎!来了!”李志文黝黑的脸上绽开朴实的笑容,快步迎上来,帮着罗明稳住自行车,“路上冷吧?快进屋暖和暖和!”
院子里,李秀云的父亲李老栓(外公)正坐在屋檐下的小板凳上晒太阳,手里拿着长长的旱烟袋。看到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老人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菊花。
“姥爷!”罗欣被抱下车,立刻像只小燕子似的扑进老人怀里。
“哎!我的乖孙孙!”李老栓乐呵呵地搂住外孙女,粗糙的大手爱怜地摸着她的头。看到罗明抱着的浩浩,更是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浩浩也来了?快让姥爷抱抱!”
堂屋里早已备好了热茶和瓜子花生。李秀云的弟弟李志远、姐姐李秀芝,姐夫王辉也都闻声出来,热情地招呼着。
屋里顿时充满了寒暄声、孩子的嬉闹声和浓浓的年节气息。
罗明拿出准备好的节礼——给老丈人李老栓的是双份:两封印着红双喜的鸡蛋糕,两瓶贴着红标签的洋河大曲。
给大舅哥李志文也是双份。
至于李志远?
没结婚,没有!
东西摆上桌,李家人连声道谢,直说“太破费了”、“人来了就好”。
午饭自然又是一顿丰盛的团圆饭。男人们喝酒聊天,话题离不开地里的收成、来年的打算。
罗明作为“包工头”,自然成了焦点,王辉关心着年后工地上还要不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