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狼群战术”与“劳动改造”相结合的策略,如同在辽西这锅本就浑浊的乱炖里,投入了一包效果强劲的“渔阳牌”调料,瞬间激起了千层油花,其味道之酸爽,让所有辽西地头蛇都终身难忘。
张承彻底放弃了“以德服人”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主要是他发现自己也没啥“德”可以服人),开始严格执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服者通通去修路”的铁血政策。
乐阳县成了第一个“示范点”。王县令及其核心党羽,家产抄没,男丁(包括王胖子本人)全部被塞上镣铐,发配去修建从乐阳通往渔阳的水泥官道,美其名曰“为辽西交通事业做贡献”。王铁柱特意从渔阳赶来,担任“技术总监”,看着昔日作威作福的县太爷如今穿着囚服,吭哧吭哧地搅拌水泥,咧着嘴直乐,感觉比自己造出水泥雕像还有成就感。
消息像长了腿一样传遍辽西。起初,那些山寨头领、宗族族长们还不以为意,觉得这渔阳太守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吓唬人而已。直到张承挑选了第二个“幸运儿”——那个回信“文采斐然”、核心思想是“你过来啊”的黑石寨。
这一次,张承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派出了以乌桓将领越吉为首的三千混合骑兵。越吉得了将令,兴奋得嗷嗷叫,带着麾下那些刚刚学会几句汉话、正愁没地方发泄精力的乌桓儿郎,如同饿狼扑食般冲向黑石寨。
黑石寨寨主自恃寨墙坚固(相对木头篱笆而言),地势险要,还想负隅顽抗。结果越吉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也不攻城,就围着山寨转圈,用蹩脚的汉话夹杂着胡语,日夜不停地喊话: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汉族有句古话,席席务者为俊杰,投降!好吃好喝!不投降!通通抓去!修路!搅拌水泥!很累的!”
“水泥!知道吗?比石头还硬!你们这破寨墙,一锤子就砸烂!”
“修路光荣!反抗可耻!”
喊得寨子里的人心烦意乱,睡眠不足。更绝的是,越吉还让手下骑兵表演“回马射”,将劝降信(其实就是最后通牒)精准地射进寨主家的院子里,箭杆上还绑着几块硬度堪比“饱含沧桑的咸石头”的肉干,附言:“归顺后伙食标准,仅供参考。”
黑石寨寨主看着那能当暗器用的肉干,又听着外面鬼哭狼嚎的劝降声,再想想王县令的下场,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三天后,他亲自打开寨门,带着全寨老小,牵羊担酒(羊是寨里最后几只肥羊,酒是兑了水的劣酒),跪迎越吉大军入寨。
越吉按照张承事先吩咐,只收缴了寨中武器,将寨主和几个头目“请”回乐阳“学习”,其余人等原地安置,但宣布黑石寨所有青壮,必须轮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义务修路劳动”,算是为之前的“不敬”赎罪。
有了黑石寨这个“榜样”,其他势力的态度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已读不回”的,现在快马加鞭送来降表,言辞恳切,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之前要求结清“欠款”的,纷纷表示那是误会,是自己记错了,不仅不要钱,还愿意献上家中存粮以示诚意;之前叫嚣“要打便打”的,也悄悄派人送来礼物,打听“劳动改造”的具体时长和伙食标准……
张承在乐阳县衙里,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降表、礼单,乐得合不拢嘴。他大手一挥,对郭嘉道:“奉孝,看见没!这就叫‘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不对,是‘真理只在水泥搅拌机半径之内’!早知道这玩意儿比圣贤书好使,老子当初还开什么文会,直接开着水泥搅拌机来巡游一圈不就完了?”
郭嘉抿了一口“英雄血”,悠悠道:“主公此言差矣。若无文会扬名,展示‘文化自信’与‘忠义赤忱’,这些地头蛇恐怕连投降都不会如此‘心甘情愿’。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缺一不可。”
张承撇撇嘴,觉得军师又在故弄玄虚。他现在只觉得,水泥这玩意儿,简直是统治边郡的神器!能盖房,能修路,还能用来威胁人!比什么刀枪剑戟都好用!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辽西基础建设与劳动改造运动”拉开了序幕。
张承成立了“辽西建设兵团”,由关靖远程调度物资,王铁柱担任总技术指导,夏侯兰兼任“劳动纪律督察官”。主要任务就两项:一,修建连接各县、各主要山寨的水泥主干道;二,加固、修缮乐阳等重要据点的城墙。
那些投降的、被俘的各地势力头目及其麾下青壮,成了“建设兵团”的主力。他们戴着统一的(简陋)标识,在汉军士兵(和部分积极表现的乌桓骑兵)的监督下,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修路生涯。
工地上的景象,堪称一道奇景。有前县令一边搅拌水泥一边唉声叹气,怀念着曾经的酒肉生活;有前寨主一边搬运石料一边骂骂咧咧,抱怨着水泥灰呛鼻子;还有前族长一边夯实路基一边偷偷抹眼泪,担心家里的田地和牛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