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人这次效率高得让张承都差点怀疑他们是不是也绑定了什么“诚信经营”系统。承诺的汉家俘虏,一车车、一队队,络绎不绝地送到了渔阳郡边界。看着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同胞,张承难得收起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心里头一次涌起点儿“为国为民”的正经责任感——当然,这责任感很快就被“这都是宝贵的劳动力”的狂喜所淹没。
“登记!统统登记造册!”张承站在临时搭建的接收点高台上,挥舞着手臂,对着下面忙得脚不沾地的文吏和小吏们喊道,“姓名、籍贯、年龄、特长……哪怕只会掏鸟蛋、撵兔子也得给老子记上!一个都不能漏!”
他看着台下黑压压、眼神茫然的数千百姓,眼珠子一转,一个“绝妙”的主意涌上心头。
“那个谁,王偏将!”他招呼过来一个负责本地治安的县兵头子,“安排一下,带着这些乡亲们,在咱们渔阳县城里……呃,参观参观!对,就是参观!路线嘛,就从咱们新修的主干道走,绕到集市,再去‘英雄血’酿酒坊外围闻闻味儿,最后到咱们新建的那个大广场歇歇脚!让他们好好感受一下咱们渔阳郡的繁华与……酒香!”
王偏将一脸懵逼:“将军,这……舟车劳顿,不让乡亲们先歇着?参观啥啊?”
“你懂个屁!”张承压低声音,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这叫‘沉浸式体验’!让他们看看咱们渔阳的路多平,市场多热闹,酒多香(闻的),生活多安定!等他们看花了眼,闻醉了心,老子再给他们两个选择,你看他们选哪个!”
于是,一场诡异的“渔阳一日游”开始了。数千名刚刚脱离苦海、还惊魂未定的汉家百姓,在县兵们“热情”的引导下,懵懵懂懂地走在宽阔平整的街道上,看着两旁琳琅满目的商铺和穿着体面(相对而言)的行人;路过集市时,那喧嚣的人声和食物的香气让他们下意识地吞咽口水;经过酿酒坊区域,那浓郁独特的酒香更是让不少好酒的汉子眼神发直;最后来到那个用青石板铺就、中央还立着个粗糙华雄雕像(张承自己非要立的)的广场时,看着周围还算齐整的屋舍,许多人的眼神已经从一开始的麻木茫然,变成了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参观完毕,张承再次登上高台,拿着个铁皮喇叭(工匠的新作品,扩音效果一般,但架势十足),开始了他的表演。
“乡亲们!受苦了!”他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沉痛,“你们回到了大汉的怀抱,回到了家!我,渔阳太守、扬威将军华雄,欢迎你们回家!”
台下响起细微的啜泣声和感激的目光。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有两条路!”张承话锋一转,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想回原籍老家的,没问题!本将军仁义,给你们发盘缠!每人……五百钱!足够你们路上吃喝,平安到家!”
五百钱在这个年代不算小数目,台下响起一阵骚动,不少人面露喜色。
张承不动声色,伸出第二根手指,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诱惑:“第二,愿意留在我们渔阳郡的!看到刚才的繁华了吗?感受到这里的安定了吗?留下!本将军给你们分地!每人先按三十亩算!地可能偏点,荒点,但保证是能种的好地!而且,县兵兄弟们免费帮你们盖房子!茅草顶、土坯墙,遮风挡雨没问题!头三年,赋税全免!后面再看收成定!”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后一个“重磅炸弹”:“而且!我们渔阳郡,有工作机会!酿酒坊、盐场、铁器工坊、修路队……只要肯干活,就能赚到钱!赚了钱,就能买肉吃,打酒喝!看见集市上那肉铺没?隔三差五,咱们渔阳的兵爷和工坊伙计都能去割二两!”
静!
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如同火山爆发般,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三十亩地?!免费盖房?三年免税?”
“还有工可以做?能赚钱?”
“我……我老家那边还在打仗呢,回去也是饿死……”
“留下!将军,我们留下!”
“对!留下!渔阳这么好,傻子才走呢!”
几乎没有任何悬念,超过九成五的“归乡”百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渔阳。甚至一些原本打算回老家看看的,在听到“盘缠只有五百钱”和“老家可能还在战乱”后,也立刻改变了主意。五百钱和三十亩地加免费住房加工作机会相比,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张承看着台下激动的人群,心里乐开了花,表面却一副“我很理解你们”的表情:“好!既然乡亲们信得过我华雄,愿意留在渔阳共建家园!本将军绝不会亏待大家!王偏将,安排登记!按家庭、按村落,分批划地,组织兵员帮忙建房!动作要快!”
“另外!”他补充道,“告诉工坊和修路队那边,招工优先考虑这些新落户的乡亲!工钱日结!”
“将军仁义!”台下欢呼声震天动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