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楷上任郡丞后,确实展现出了专业素养,很快将堆积如山的政务理出了头绪。但张承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就发现了一个新问题——田楷快累趴下了。
整个渔阳郡的担子几乎全压在他一人身上,从钱粮审计到邻里纠纷,从春耕安排到城墙修补,田楷忙得脚不沾地,眼瞅着原本还算儒雅的中年文士,短短十几天就熬出了黑眼圈,说话都带着一股焦糊味(主要是急的)。
“先生,要注意身体啊!”张承看着田楷蜡黄的脸色,难得良心发现,递过去一碗“英雄血”(最新温和版),“要不…喝点提提神?”
田楷看着那碗依旧散发着可疑气味的液体,嘴角抽搐了一下,婉拒道:“多谢太守美意,属下…还需保持清醒处理公务。” 他怕一口下去,直接躺平,那渔阳郡可就真瘫痪了。
张承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光靠田楷一个能干的,累死也管不过来。去刘虞那里挖高端人才暂时没戏,远水不解近渴。他摸着下巴,目光投向了渔阳郡内部。
“本地士族…”张承眼珠一转,“这些地头蛇,家里总有几个识文断字的子弟吧?就算能力不如田楷,帮忙处理点琐事,跑跑腿总行吧?”
用他们,一来能缓解田楷的压力,二来也能拉拢本地势力,稳定人心。虽然这些士族子弟可能能力平庸,甚至有点小心思,但目前阶段,维系稳定、让机器先转起来才是第一要务!
说干就干!张承立刻让田楷拟了一份名单,将渔阳郡内有些名望、家中子弟读过书的士族都罗列出来。
第二天,郡守府大摆筵席(依旧是“英雄血”和军中伙食顶配),受邀的本地士族家主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来。这位华太守凶名在外,上次用五十个悍卒“请”走王太守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次不知是福是祸。
宴会上,张承一改之前的“悍匪”作风,努力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虽然看起来有点别扭)。他先是对各位家主的“支持”表示感谢(主要是没造反),然后开始大吐苦水:
“各位都是渔阳的栋梁啊!本官初来乍到,一心想要治理好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咱们渔阳繁荣富强!奈何…唉,手下尽是些粗坯,舞刀弄枪还行,提起笔杆子一个个都成了瞪眼瞎!田郡丞一个人忙里忙外,本官实在是于心不忍啊!”
他捶胸顿足,演技浮夸:“再这样下去,耽误了政务,苦了的可是渔阳的父老乡亲!本官每每思之,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士族家主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华太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张承见火候差不多了,图穷匕见:“所以,今日请各位来,是想请各位帮个忙!各家都有俊才子弟,熟读诗书,通晓事务。本官欲在郡府增设若干曹掾、书佐职位,想请各位推荐家中贤才,入府协助田郡丞处理公务,共同为渔阳百姓谋福祉!”
他大手一挥,画下大饼:“凡入府任职者,皆按朝廷(董卓那个朝廷)规制发放俸禄!表现优异者,将来未必不能举孝廉,谋个更好的出身!”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士族们的心思活络开了。以前这渔阳是公孙瓒实际控制,他们这些本地士族被压制得厉害,很难进入权力核心。如今这位华太守虽然名声不好,但似乎很“缺人”,而且愿意给他们官做?这可是家族子弟踏入仕途的好机会!
虽然有点与“贼”合作的味道,但乱世之中,生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很快,几个大家族的家主便率先表态,愿意推荐族中子弟。
“太守大人忧心公务,体恤下情,我等感佩!犬子虽才疏学浅,愿为太守分忧!”
“小侄略通文墨,亦可效力!”
……
一时间,宴席气氛热烈起来,仿佛真是了一场宾主尽欢的人才招募会。
张承心里乐开了花:“搞定!虽然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但先把坑填上再说!”
很快,七八个穿着儒衫、表情各异的年轻人被塞进了郡守府各个岗位。有的负责文书抄录,有的管理户籍档案,有的协助田楷处理刑名…虽然一开始手忙脚乱,错误百出,但在田楷的指导和压力下,倒也慢慢上了手。
田楷肩上的担子顿时轻了一大截,终于有时间喘口气,规划一些更长远的事情了。他对张承这招“就地取材”也不得不佩服,虽然手段直接了点,但效果立竿见影。
内政压力暂时缓解,张承的注意力立刻转向了更紧迫的问题——吃饭!
五万大军,加上不断涌入的流民和原本的郡县人口,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从甄家“借”来的粮食眼看就要见底,光靠渔阳本地的产出和偶尔剿匪打乌桓那点缴获,根本是杯水车薪。
“兄弟们跟着我,不能光啃窝窝头啊!”张承对着麾下将领们强调,“顿顿有肉不敢说,至少隔三差五得见点荤腥!不然哪有力气训练?哪有力气打仗?哪有力气…跟着我雄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