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楚云飞有时眼界确实窄了些,虽谈不上小气,但格局有限。三营长那件事,他处理得并不漂亮。
问题出在他最后把烂摊子丢给了方副团长。虽说他亲自到大沽镇坐镇,我们趁机拿下阵地,连夜构筑防线。
可若不是我们施压,楚云飞对这事恐怕另有盘算。说到底,他对鬼子的动向心知肚明,只是装糊涂罢了。
这根本不是方副团长的主意,根本就是楚云飞的意思!他盘算着若鬼子扫荡失败撤回县城,说不定能把地盘拱手相让——到时候县城、平原、大沽镇尽归他手。
谁不想当个县长?不过楚云飞图谋的可不止这个。我看他是盯着中将的位置,想当第二战区司令呢!从小县长起步,倒也合情合理。
朱传武闻言深吸一口气:大当家料得真准。楚团长确实有这个打算,之前不少部署都与此有关。
若鬼子败退,县城、平原连同大沽镇,他势在必得。这样就能把防区与山那边的两个晋绥军团连成一片。
许平冷笑:所以有意思的来了。先不说眼下生死存亡,单说往后——
倘若我们把鬼子赶回县城苟延残喘,半年内他们必定弃城而逃。平原、大沽镇和战略要地都在我们手里,鬼子只能滚蛋。
到时候楚云飞肯定会抢这块肥肉。占了县城,就等于控制了整片地盘!
“简单来说,县城易主后,这片平原的粮食争夺战,特别是大沽镇的归属问题,只会愈演愈烈。即便楚云飞占了县城……”
“我敢说,八路军那边肯定会组建新的县府班子。他们未必驻在县城内,但极可能在大沽镇另立门户。”
“形成内外对峙的局面——一方盘踞县城,一方扎根外围,你不觉得这戏码很有意思?”
朱传武听罢长叹,转头望向许平:“大当家,真到那一步您如何自处?是帮楚云飞,还是站楚云天,或者干脆坐看鹬蚌相争?”
许平闻言大笑:“我倒盼着那时能解甲归田!他们爱怎么斗都行,只求山里百姓能安安稳稳下山过日子。”
“不过太平日子怕也难长久。赶跑外敌后,自家人的刀枪恐怕更热闹。当然,这都是后话。”
“眼下最要紧的是兄弟齐心,共抗外侮——这道理总不会错!”
许平挥了挥手:“其实翻翻《春秋》《战国策》这些老古董,比读那些警世大作更有滋味。《尚书》《左传》里藏着多少耐人寻味的典故?”
“古人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半本《三国》定乾坤——真真假假众说纷纭。我向来信三分疑七分,关键看你能否跳出窠臼看问题。”
他忽然正色道:“就拿抗日来说,眼下虽是大势所趋,可鬼子难道会束手就擒?他们的屠刀只会更凶残,逼得我们几方势力狼狈逃窜也不稀奇。”
“但终有一日我们要夺回县城,把倭寇赶回那个弹丸小岛!翻开史书,这般轮回早就不新鲜了。”
“就像你们常提的岳飞——老蒋总嚷嚷着要‘千千万万个 穆’,可历史上真实的岳飞评价真有那么高?”
朱传武皱眉道:“这话有失偏颇吧?‘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谁人不知?当年金兵闻风丧胆,岳王爷更是用兵如神……”
许平嗤笑打断:“《说岳全传》看多了?什么十二道金牌阻北伐,迎二帝还朝功亏一篑——都是戏文罢了。”
“我不否认岳飞的军事才能,可他只顾埋头打仗,却忘了最关键的事:真要迎回徽钦二帝,龙椅上坐着的赵构又当如何自处?”
“这位从北宋逃到南宋重建政权时,面临一个棘手难题——膝下无子。您说这局面是不是很尴尬?”
“自己后继无人,而父亲与曾被立为太子的大哥,此刻正被软禁在幽州城。试想若岳飞真率军将他们迎回,这位南宋开国之君该如何自处?是将皇位归还父亲,还是让给长兄?”
“这本质是皇权归属的博弈。《岳飞传》中提及此节,比如奸相秦桧就曾顾虑这点。但除却权力之争,是否还有其他隐情?”
喜欢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