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文武百官站成两列,鸦雀无声。谁都看见了大王脸上的笑意,也都知道那封信里写了什么——蜀侯通国要反秦,邀楚国出兵,以附属国和盐场为代价。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蜀地富庶,有“天府之国”的名号,要是能把蜀地纳入楚国版图,楚国的国力就能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对付秦国,就更有底气了。
“诸位卿家,都说说,这事该怎么办?”楚怀王把信往案上一放,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立刻就有大臣站出来,是上柱国昭阳:“大王!此事可行!蜀地远离咸阳,如今秦昭王年幼,朝政混乱,正是咱们夺取蜀地的好机会!只要出兵帮通国打败秦人,蜀地就归咱们所有,还有盐场这样的宝地,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昭阳的话刚落,又有几个大臣附和,纷纷说这是天赐良机,不能错过。楚怀王听得眉开眼笑,手指在案上轻轻敲着,显然是动了心。
可就在这时,左徒屈原却站了出来,眉头紧锁:“大王,臣以为,此事不可。”
殿上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楚怀王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屈原,你有什么话,尽管说。”
屈原上前一步,声音清亮:“大王,蜀侯通国叛乱,本是秦国的内政。咱们楚国若是出兵干涉,名不正言不顺。而且,秦人向来记仇,当年司马错攻蜀,就是为了打通攻楚的通道。如今咱们要是帮通国反秦,秦国一旦稳定下来,必然会大举攻楚,到时候咱们腹背受敌,得不偿失啊!”
他顿了顿,又道:“更何况,通国此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引外兵入蜀,这样的人,就算将来蜀地归附楚国,也未必会真心臣服。还有楚怀王,您忘了去年秦国归还汉中之地的事了吗?秦人尚且反复无常,何况一个困兽犹斗的蜀侯?”
屈原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楚怀王头上。他想起去年和秦国的盟约,秦人先是答应归还汉中,可等他派使者去接的时候,秦人又变了卦,还扣了使者。那口气他到现在还没咽下去,可要是因为蜀地的事,再惹上秦国这个麻烦,确实不值得。
殿上的大臣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昭阳,说不能错过机会;一派支持屈原,说要谨慎行事。吵来吵去,楚怀王也没了主意,手指在案上敲得更急了。
就在这时,大将军昭鼠站了出来。昭鼠是楚国的老将,常年驻守在黔中,和秦军打过不少仗,为人勇猛,却也出了名的贪财。他往殿中一站,抱拳道:“大王,臣有一言。”
楚怀王看向他:“昭将军请讲。”
“臣以为,屈原左徒所言有理,咱们不能轻易和秦国开战。”昭鼠的话让昭阳等人愣了一下,可他话锋一转,“但蜀地的好处,咱们也不能放过。通国不是要咱们出兵吗?咱们可以出兵,但不能真的和秦人硬拼。咱们把军队开到巴郡边境,先观望一阵。要是通国能打败秦人,咱们再进去,坐收渔利;要是通国打不过,咱们就以‘路途遥远,粮草不济’为由,撤兵回来。这样一来,既不得罪秦国,又能看看有没有机会拿到盐场,岂不是两全其美?”
楚怀王眼睛一亮。对啊!他怎么没想到这个主意?既不冒风险,又能占好处,这简直是再好不过了。他看向昭鼠,满脸笑意:“昭将军果然有智谋!就按你说的办!你立刻点兵两万,前往巴郡边境,先驻扎下来,等通国那边有了动静,再做打算。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秦人正面冲突。”
昭鼠心中一喜,立刻抱拳道:“臣遵旨!臣这就去准备,三日内必率军出发!”
他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两万大军出征,军费、粮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到时候他从中克扣一些,再加上通国可能送来的好处,这一趟下来,他又能赚不少。至于能不能帮通国,他根本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能拿到多少好处。
楚怀王看着昭鼠离去的背影,又拿起案上的密信,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岷江盐场的盐堆成了山,蜀地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郢都。至于秦国的报复?他现在可顾不上那么多了——先把眼前的好处拿到手再说。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案上的密信上,“附属国”三个字在光里显得格外刺眼。可楚怀王却没看见,他只看见了唾手可得的财富和土地,却忘了,贪念往往是灾祸的开始。
第三章 咸阳定策
咸阳的春天,还带着一丝寒意。章台宫的朝堂上,气氛比宫外的天气更冷。
十三岁的秦昭王坐在王位上,小小的身子裹在宽大的黑色王袍里,显得有些单薄。他的目光落在殿下的奏疏上,眉头微微皱着,却没说话——朝政大权现在掌握在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手里,他还没能力独自决断。
宣太后坐在王侧的软榻上,一身华贵的秦绣深衣,脸上带着淡淡的威严。她拿起案上的奏疏,声音平静却有力:“蜀侯通国叛乱,联络楚国,邀楚军入蜀。如今楚军已由昭鼠率领,两万大军进驻巴郡边境,蜀地局势危急。诸位卿家,可有对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