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些满清贵族的二世祖们却仍然躺在府上吃喝玩乐。
某座旗人贵族府上,暖阁内,四个上三旗的二代后裔,正围坐在一起吃着暖锅。
外面冰天雪地的,暖阁内温暖如春。
各种切好装盘的肉片被府中奴才们摆放在饭桌旁,以供主子们方便取用。
“啧,不就是一些明军么?京城整这么大的阵仗,搞得爷们儿最近都没地方找乐子了。”
其中一名年轻人一边用筷子往暖锅内夹上一块烫熟的肉片,在桌子上的味碟里蘸了一下酱料后,往嘴里送了进去,脸上的表情满是无所谓。
“嘿,谁说不是呐。”
“我家阿玛就差将爷们儿禁足了。”
“哎,你们家的阿玛官职比我家那位要高不少,这到底什么情况啊?”
“爷们儿瞧着这几天,连福伦家的也都跟着军队出征了,大清什么时候还需要咱们这些人出战了?”
“那些汉八旗、绿营兵呢?”
“嘁,谁知道呢。”
“咱们就是一群混吃等死的,该吃吃,该喝喝,操那闲心干什么?”
“就是,天塌了有万岁爷顶着,咱大清去年才收复台湾,扫清了前明余孽,天知道为什么明军突然就复活了。”
几名八旗子弟就这样一边涮着暖锅,一边喝着热酒,碍事的盔甲早已脱下,扔到了一旁的角落,他们几人都在军中点个卯便回来的。
“砰”
就在几人吃的正欢的时候,暖阁的大门被人从外面踹开,一股寒风瞬间涌入。
冻的几人冷不禁的打了个寒颤。
“万岁爷有旨。”
一个面白无须的太监冷着脸进入了暖阁,宣读一下康熙皇帝玄烨的口谕。
几名八旗子弟连忙从座位上起身,跪在了地上。
“八旗子弟需随军出征,两个时辰后,大军出征,未到者,斩。”
太监说完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此处。
他还得赶赴下一家宣读。
这些八旗二世祖,有些人的踪迹连他们阿玛都找不到,太监只能一家一家的跑。
地上跪着的几名八旗子弟,面面相觑。
“我听阿玛说,这次挂帅出征的是有天下第一良将之称的赵良栋老将军。”
“赵老将军!!!”
其余几名八旗子弟听到这个名字也都暗暗咋舌。
他们是看不起汉人,可是赵良栋老将军一生经历上百场战斗,身先士卒,勇猛作战。
康熙二十年的时候,赵老将军以六十岁高龄率部与其他清军合围昆明,率先攻破昆明城,促使吴三桂之子吴世璠自杀,平定了三藩之乱。
万岁爷亲赐其“天下第一良将”的美称。
“连赵老将军都挂帅出征了,那这次咱们打明军,不是过去捡军功么?”
“你想屁吃呢。”
“我家阿玛说了,这次明军异常的凶猛,咱大清的关外大本营都被明军占领了。”
“听说关外那些地区已经开始割辫子了。”
“割辫子?”
听到这里,其他几位八旗子弟表情一怔。
“就是明军在占领的城池中颁布了《割辫令》,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嘿,明蛮子怎么如此不讲道理!!!”
“爷们儿的辫子都留了二十年了,怎么能割掉呢。”
说话的八旗子弟脸上满是愤懑,指责明军的野蛮。
“爷们儿看你是安逸日子过久了,忘本了吧。”
“咱大清入关的时候,摄政王颁下了《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人家现在只不过是将咱们以前做过的事重复一遍罢了。”
这位说话的八旗子弟祖上曾经是多尔衮的麾下,自从多尔衮死后,他们这一脉也从政治中心退了出来,现在不过是一二流家族。
“那你们说,明军若是打到京城,咱们这些人还能活么?”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嘿,咱们老祖宗入关的时候杀的那些汉人,怕是比京城里的满人加起来还多,你说明军要是打到京城,咱们这些人能活不。”
“太可怕了。”
“快点走吧,大军快出征了,别误了时辰白白丢了性命。”
几名八旗子弟的酒意早就被寒风吹散,一个个的穿好盔甲便往暖阁外跑去。
几人的战马也被府中的奴才牵到了门外。
“爷们儿这次可得去战场上弄些军功回来给我家阿玛瞧瞧,省的他每天下朝回来总说爷们不务正业。”
“哈哈哈,那到时候咱们几个比一比,看谁杀的明蛮子多一点。”
“嘿,还用问,那肯定是爷们儿我,想当年爷们儿祖上可是跟着摄政王征战天下的,说不定这次过后,你们几个得管爷们儿叫一声大人。”
“哈哈哈哈哈”
“踏踏踏踏”
几名八旗子弟翻身上马,看动作还算娴熟,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对接下来的出征丝毫不担心。
而京大营内,一位穿着盔甲,头发有些斑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将正看着面前的沙盘,似乎在思索着战术,此人正是赵良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