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女子是什么人,竟然让刘知名都如此恐惧?难道她是安王麾下第一高手?可安王麾下的高手不都是妖族吗?难道这女子其实......是只大妖?!”张策脑海冒出这样一个念头。
他觉得畏惧,但并不紧张,作为饱学之士、一县之长,他当然清楚,算对方是大妖,也只不过是能够保障安王的周全罢了,对政事的问题不会有什么见解,更没有干涉的能力。
只要他不唐突美人,不对安王无礼,对方也压根儿管不到他头,更无法影响他的仕途、他的命运。
这时,安王随和的声音再度响起,“元台,回绩考你得了甲等的评价,魏博节度使也对你称赞有加,看来你在卫州差事办的很好,没有丢孤王的颜面,孤王很是欣慰。”
元台是刘知名的字。
刘知名连忙起身拱手,十分恭敬道:“知名不敢忘记自己的身份,更不敢忘记殿下教诲,甲等的绩考评价是同僚们戮力同心、报答殿下的结果,知名不敢居功。能够不让殿下失望,知名心满意足了!”
“好,的很好。”安王的声音依旧平稳,好像有赞许之意,但并不明显,“对卫州政事军务,除却书的汇报,元台还有什么想的?”
刘知名弓着的腰身一直没有抬起,思考了一番,“书已经十分详尽,并无遗漏......大唐有殿下在,实在是社稷之福!”
“好,你入座吧。”
张策眼角余光看着刘知名落座,对方依然是谨慎微的模样。但他距离对方很近,还是察觉到了刘知名眼的轻松和自信之『色』,那是一切皆在掌控的大气概!
“原来一切都在刘知名意料之吗?看来他对安王面前诚惶诚恐的模样,多半也是装出来的。看来安王......也无法看穿他的本来面目。世人都安王慧眼识珠,其实也不过如此......倒是不能苛求安王,毕竟他麾下有九镇数十州,哪能遍查善恶......”张策心头苦笑。
在他想这些的时候,感受到了安王的目光,一掠而过,接着安王声音不咸不淡的继续传来:“除了元台,诸位不是卫州长史,是各县县令,孤王现在问你们,卫州是不是真的百业俱兴、百姓安居乐业,刘刺史是不是没有贪赃枉法之举?”
听到这话,张策不禁暗暗摇头,心里想道:“安王这么敷衍的问一句,更像是在肯定刘刺史的功劳,谁还能不是?”
张策跟着众人连忙起身,一起到间位置下拜,“殿下圣明,刺史贤德,卫州昌和!”
此刻的张策,已经熄灭了要当场“攻讦”刘知名的想法。
他感到很失望,因为安王并不能明察秋毫,他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但同时他又不由自主感到庆幸,因为他可以继续做卫县县令,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富贵。
在此之前,当张策站在卫县城头,面对黄河彼岸的义成军时,他选择了坚守本心,得罪权贵。
在此之后,如果张策还能站在卫县城头,那么他会选择趋炎附势。
一个良吏此消失,一个人串生,当形势不允许官员清正廉明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拜倒在权力脚下。
这不是他们的过错,因为下官员是黑是白,并不取决于他们自身,而是取决于他们脚下的土壤,取决于真正的位者,是不是看到了他们的功勋与恶行,是不是奖赏了罪恶无视了功劳,引导了他们由白变黑。
“诸位入座吧。”
安王的声音再度响起。
张策看到了刘知名嘴角的笑容,那是大局已定的笑容。
接下来,如果安王不跟他们寒暄,他们可以退下去了。
果然,张策听到了安王:“孤王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不跟你们多费口舌了,直接结果吧......大统领?”
然后张策看到那位紫袍女子,随手翻看了面前的书册,用淡然平静跟念书一样的口吻道:“经青衣衙门彻查,卫州刺史刘知名,为官半载,贪墨巨万,治政黑暗,勾结土豪乡绅兼并田产,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者一千六百八十余人,枉死者五十三人......半年以来,‘新政’推行不力,等同于一纸空......”
听到这话,刘知名嘴角的笑容陡然僵住,整个人如同白日见鬼一样,几乎要跳将起来!
张策悚然一惊,不可置信的抬起头,再也顾不得礼仪,直接看向念书的紫袍女子,整个人几乎傻掉。
青......青衣衙门,这个女子,竟然是......威名赫赫的青衣衙门大统领宋娇?!
卫州的其他官员,无不是嗔目结舌,几乎以为自己幻听!
这个时候,不是应该表彰刘知名,给他加官进爵吗?怎么突然话锋一转,开始数落他的罪行了?
青衣衙门竟然掌握了刘知名的所有罪责,他们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他们怎么可能知道!
怎么会这样!
然而无论卫州的官员们是何反应,宋娇都视而不见,她的声音并未停止,“汲县县令宋恪行,出任汲县县令已经三载,之前为官庸,勉强算是无功无过,但在刘知名到任后,迅速成为对方横行州县、鱼肉百姓的爪牙,恶事做尽,经青衣衙门查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帝御仙魔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帝御仙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